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老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手卷,年销2万 合作经营 双方共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7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1#
发表于 2010-3-14 17:16:52 | 只看该作者
百度一下,别的论坛也有这些内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7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2#
发表于 2010-3-14 18:28:15 | 只看该作者
百度素书吧里的一个视频http://tieba.baidu.com/f?kz=727987380

点击可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7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3#
发表于 2010-3-15 00:40:38 | 只看该作者
szh001   首先挑起事端,应该封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7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4#
发表于 2010-3-15 01:19:16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产品的销售,都要问问:产品的销售对象是哪一类人群,他们乐于接受的心理价位大致处在哪个层次?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所在,用什么销售渠道让产品最广泛地接触到潜在消费人群?潜在的顾客购买动机是什么?

20000个的销售目标很大气,能够完成目标的十分之一就是不小的胜利。

定位于文化礼品这一点很重要。点就在“礼品”这里,这也就决定了使用者和购买者的不对称性,通俗地讲就是购买者并不一定是最终的使用者。礼尚往来是我们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之的社交氛围,数百元左右的礼品往往仅限于送烟酒等于伤害受礼的身体,买茶叶送吧容易被卖茶叶的忽悠,标价数百上千一斤的茶,往往在产地就是几十元,再者,人家喝着不错,还想要,那不是自找麻烦吗。别的东西也都很俗。
黄石公授张良的《素书》长卷的问世,似一道绚丽夺目的闪电,点亮了文化礼品市场的曙光。

  附庸风雅,是这个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都具备的一种喜好。恰到好处满足这种为数众多人的需求,无疑是找到了进入市场的最好的切入点。

借势造势,眼下国内的国学热,书画热,传统文化潮流的回归,使得类似的精美字画纺织品的制造销售有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下面具体谈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7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5#
发表于 2010-3-15 01:49:17 | 只看该作者
先说说《素书》,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而这句话所赞扬的人,我们也一定知道,那就是——张良。

张良从一名不文到最终的扬名立万,缘于一本天书,就是今天我们说到的《素书》,凭借着这本一千三百三十六字的书卷,张良成为了帝师,帮助刘邦成就了霸业。

先看一段从网上找到的资料: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素书》(也作《太公兵法》,乃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素书》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素书》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连同《素书》和他葬在一起。

[ 本帖最后由 扬名轩取名策划 于 2010-3-15 01: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7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6#
发表于 2010-3-15 01:55:25 | 只看该作者

1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代开国谋臣张良。

张良(约前251—前186)本姓姬,字子房,汉族,山西襄汾张相村人。汉初三杰之一,秦汉杰出的谋略家、政治家。

  张良,身居乱世,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一位甚得善终的人。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青年时代的张良,怀着这种报国复韩的雄心,不顾弟弟的丧葬,悉散家财,访求刺客。后来得一力士,制铁椎重百二十斤(约合今制五十斤),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离京东游。张良趁此机会,与力士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结果误中副车,不得不急速而逃。
  张良椎击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北)。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看到对方是一老者,便忍住心中的不满,下去替他把鞋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心有怒气,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5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姜子牙的《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自立为王的起义军领袖),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两人一见倾心,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于是,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作为士人,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这次不期而遇,张良“转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纷纭复杂的形势中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从此,张良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他的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地发挥。  
出生地考证:
  张良(?—前189年),姓姬,名良,字子房。山西襄汾张相村人。祖父被封于张邑,故以张为氏,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后有入他志者,或言陈留人,或言安徽人。据《史记》:良,韩人也。昔韩康子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襄陵乃其近邑,号小韩国。邑龟山内掘地得良墓碑。又按《史记》:良对汉高祖曰:臣始遇陛下于陈留。若良为陈留人,又何以言遇焉!太史记载班班,邑内遗址昭然,良为襄人无疑矣。
今山西襄汾张相村有许多关于张良的事迹和出说。
主要事迹:
       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陈胜、吴广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从此张良根据平生所学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沛公敬重、钦佩张良,常常采用他的奇谋,后来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范增设计鸿门宴,欲除掉刘邦,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

       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被刘邦称之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因张良的盖世功勋,从齐地选择了一块三万户的封地邑,然而张良委婉的拒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择了万户左右的留地,受封为留侯。他略施小计,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壅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长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任何封建王朝的最高阶层都充满着风云莫测的倾轧和残杀,稍有不慎就会被政治的旋涡所吞,于是天下一定,张良自请告退,闭门谢客,摒弃人间万事,静居行气,专心修道养精,静观云水,壶中日月,笑傲江湖,酒囊乾坤,独局一室,万虑沉消,胸中快乐。闲时养黄老之玄虚,静时观万物之自得,欲轻身成仙。张良最后一次被迫用计是帮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拥立刘盈为太子。此后再没过问国事,修身养道之外,还潜心研究整理古代兵法,根据亲身实践修订《太公兵法》、《奇门遁甲》等兵书。
纵观子房一生的传奇经历:  
当其怒火中烧时,也以纤纤之躯袭击威加四海的暴君;  
恬静休闲时,能忍气吞声地礼敬刁钻古怪的老人;  
龙争虎斗时,又奇计百出的辅佐从善如流的明君;  
功成名就后,以洞察世态的睿智毅然撒手红尘;  
千古奇人,惟子房也。


汉初三杰
     第一是萧何 酂侯 食邑大约是一万户左右(也有说是八千户)
    (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  
  关内侯鄂君进曰:“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  
  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  
  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  
  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  
  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於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  
  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萧何第一,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韩信替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没有韩信绝对没有大汉江山 !而韩信是楚王,是刘邦裂土分疆的诸侯王 ,而且他本人的实力已经超过汉朝中央军 ,不在分封之列。

而张良是刘邦最亲近的一个,刘邦让他在最富饶的山东自己选三万户的封地, 被他谢绝了,实际受封的数目是一万户。

        
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他那神妙的权谋。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当年博浪金锥,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便论功三杰,封侯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由于张良的晚年活动鲜为人知,以至被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而张良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
张良的卒年,《史记》记为高后二年,《汉书》记为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此处存疑。

苏轼《留侯论》:
  古人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巳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於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人事,故曰:「孺於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於会稽,而归臣妾於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以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留侯论》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缘故)啊。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於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朝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裏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藉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麼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於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能成就大业,远比外表魁梧的人奇伟万倍)!
一生总结:
(1)反秦复韩 圯上受书
(2)降宛取蛲 佐策入关
(3)谏主安民 斗智鸿门
(4)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5)下邑奇谋 画箸阻封
(6)虚抚韩彭 兵围垓下
(7)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8)劝都关中 谏封雍齿
(9)假托神道 明哲保身
姜子牙、张良、刘伯温,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三位谋略家。他们祖籍都是山西人。刘伯温是平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7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7#
发表于 2010-3-15 02:03:41 | 只看该作者
张良篇细说汉朝三杰 2009-10-18 12:52:52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
刘邦: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为韩国复仇的愤青
张良,字子房,出生于战国末期,是韩国的贵族后裔,出生年月大概在
秦始皇亲政之前,秦相吕不韦当政的时期。张良所在的家庭是韩国的显赫
之家,祖父(三朝)父亲(二朝)都是韩国的丞相,后来韩国被秦国灭亡
了,张良发誓要报仇,为韩国雪耻。雇佣了杀手暗杀秦始皇,后来没有
成功,反被官府通缉,逃到了楚国的下邳(江苏邳县)
2.圯桥拾鞋,孺子可教
认识黄石公,都到《太公兵法》,并且认识了项伯(项梁的兄弟,也是
项羽的叔叔)
3.聚众反秦,结识刘邦
4.鸿门宴的最佳配角
范增(项羽的军师)设计要杀掉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全靠张良
周旋,刘邦侥幸逃脱
5.烧绝栈道,瞒天过海
项羽分封诸侯后,张良回到韩国去了,临走送刘邦一计,烧掉栈道,
迷惑项羽
6.张良再次投奔刘邦
项羽杀掉韩王后,张良又投奔了刘邦,刘邦封他为诚信侯,正式成了
刘邦的谋士
7.推荐韩信,英布,彭越
8.向刘邦说明暂时不要得罪韩信
韩信要封自己为齐王,刘邦很生气,张良向刘邦分析形势后,劝刘邦暂时
不要得罪韩信
9.让韩信去打败项羽
10千万不要让韩信回到齐国
11.说服刘邦定都长安,可以长治久安
12.逍遥处世,钟情于呼吸吐纳,长期不出门上朝,不问党派之争。向太子
刘盈推荐商山四皓,保住太子
13.明哲保身,功高不震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7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8#
发表于 2010-3-15 02:08:26 | 只看该作者
百度《素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77

帖子

4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9#
发表于 2010-3-15 17:07:08 | 只看该作者
送礼送书画:高雅体面得人情


 商务馈赠,友情礼赠,师长敬赠,是人情之必然。然而,细细思量,以何礼为宜呢?

    请人吃饭,已被许多人看成一种负担;送烟送酒,既易损人健康又不易被记住;直送钱财,断然不是有涵养之事。那么到底送什么,怎么送,才能使对方喜欢且乐于接受,并把送礼的人永远记住呢? 
     不少有识之士已认为:书画,是较为合适的! 因为,书画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修养,也体现出高贵和雅致;同时,书画作品的价值不是用价格来衡量的,好的书画往往有着良好的升值空间。 送礼送书画,高雅而体面。书画作品,无论是自书自绘、请人书绘,还是选购而得,只要入得雅韵,出得意境,便是上等礼品。当然,地摊儿粗劣之作,低价糙裱之品,若是用来送人,还是要“劝君三思”的。 送礼送书画,只要是以适当的价格,求得的精品仿制之作,都是不必顾虑的事。唯独要说的是,不要轻易用十万、百万的天价去赌来所谓的“名家大作”用于送人,因为盲目去“赌”总是输的多。

合适的价格,真诚的品质,精美的装帧,专业的把关,是礼品书画的生命线.所供礼品类两三百元书画,五六百元书画,千元、万元珍藏增值书画,均以独特、可靠的方式证实其价值,良心事业,诚信经营,欢迎来电、来店,垂询、选购。




[ 本帖最后由 扬名轩取名策划 于 2010-3-15 17: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27

帖子

1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Rank: 2

积分
147
QQ
100#
发表于 2010-3-17 14:23:57 | 只看该作者
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书中语言高度精炼,字字珠玑,句句名言。书中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谋略点恰到好处。参透书中道理,肯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作者简介 · · · · · ·
  黄石公,战国末期的大智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真实姓名已不可考。其弟子张良曾以谷城山道路旁边的一块黄石头,拿回家供奉起来以纪念恩师,故后人称此公为黄石公。著有《素书》、《三略》等书。
   旧史相传。黄石公写成此书后,四处寻找可传授之人,见到张良后认为其才可造,所以将书传给了张良,并说“读是则为王者师”。果然,张良只不过用了书中十分之一、二的智慧就帮助刘邦成就了大事业,官封留侯。
   但张良一生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传播此书,故而死后随葬墓中。又过了五百多年,西晋时天下大乱,有人盗掘汉留候张良之墓,在头下的玉枕中发现了此书。书上有条类似咒语的秘戒:“不许将此书传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从此《素书》流传人间。
诺日士D701机器销售,
QQ:1149976865   132110935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喷墨论坛 ( 沪ICP备05013984号

  

GMT+8, 2024-11-26 21:03 , Processed in 0.0908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