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标题: (分享探讨)IP1880图解另一种废墨引出法 [打印本页]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12
标题: (分享探讨)IP1880图解另一种废墨引出法

6 [  X+ [  z8 E' O5 ?& N' {     目前,对打印机的改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废墨引出,另一个是连供。其实,废墨引出这样的事,不应该由用户来做,厂商完全可以在打印机后面设计一个抽屉装废墨,废墨满了,抽出抽屉将废墨倒掉,即方便又省事。只是厂商永远都是在追求最大的利润,要是这样设计了,打印机的寿命长了好几倍,顾客省了钱,厂商没钱进,这样的事它是不会做的,他们恨不得将打印机做成一次性的,一次用完,要用再掏钱。现在设计出的打印机都不是跟顾客在较劲吗?无不在想方设法增加用户改造的难度。
' X$ \$ W3 s5 h/ o) j    闲话少说,大家还是集思广益,将改造进行到底。
9 F3 p. k4 J) z    废墨引出一般作法是打开打印机,取出机身,在后面开个洞,引进导墨管与打印连接,再装回机身。这种方法好是好,只是现在的打印机设计的越来越紧凑,要想找到废墨引出口,有时几乎要将打印 完全拆散,这对不是经常动手的人来说很难,往往拆开容易装回难。8 x# a: |& O4 H7 z* Q1 b& A
    可不可不拆开打印机又就将废墨引出呢?我们知道打印机是由一个小泵通过一根或两根管子将废墨引到打印机底部的海绵上,既然是这样,要是知道废墨管子在打印机底部的具体位置,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只要在打印机底部开个洞找到引出废墨的管子,将其与导墨管连接引出打印机外不就行了吗。% ?; I) \9 G$ X- A* e
    本文就是在不取出机身对Canon PIXMA iP1800进行废墨引出的改造。(开始做时没有想到要写本文,也就没有准备照相机,做的中途才想起,用手机拍得照片,不是很清楚,不详之处请谅解)
' a8 ?; d+ r3 Y0 ^    这是一台新机器(图一),打开上盖,看不清废墨管子在打印机底部的具体位置,网上找不到这款打印机内部结构的介绍。

) j" p3 u, A: m( g+ {( }0 ^! ?# m# N
5 o% J! Q5 F8 Y% K' G! X% \" q+ t[ 本帖最后由 光光♂ 于 2007-10-22 22:30 编辑 ]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15
标题: 图解另一种废墨引出法
- S2 r% g6 H5 @5 w8 Q3 W" K2 w
    只好拆开机身上盖(图二),开始也想拆出机身,但是一看比较复杂,要搞清楚结构还得花不少时间,从箭头处往下看,可以清楚看到试机时废墨喷在底板上,废墨的位置应该就是废墨管的位置。
2 O" J; \# F" D5 D" x4 ~+ ]! L5 T+ `) _6 w% w. r
[ 本帖最后由 光光♂ 于 2007-10-22 22:08 编辑 ]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16

( G; q3 {0 `' w. S1 e    翻转打印机(图三),在机身底座找到相应位置,用笔划出一个大约3cm x 3cm的正方形(图中红色部份)
/ m) x; A! M- O" I% ?1 E- {% K8 y5 Y6 G. ^7 a5 u* e7 j6 s
[ 本帖最后由 光光♂ 于 2007-10-22 22:08 编辑 ]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24
# O" k8 M' A# Z+ e1 j
    用电烙铁沿所划线烫出开口,如图四所示,没有电烙铁可用烧红的铁片代替,在烫开口时注意电烙铁或铁片不要向里伸的太深,刚好烫开底板就行,以免烫伤里面的海绵或其它部件,有些机型烫开口后看到的是海绵而不是管子,这时要小心剪开海绵以露出管子。
- k! V  W/ r" s& m6 l
: u$ _9 o1 x1 l* C+ h( F0 G1 n[ 本帖最后由 光光♂ 于 2007-10-22 22:09 编辑 ]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27
' n, |1 C% }( t( a; y+ l1 D0 A
    从开口处可以看到有二根管子都卡在一个卡子上(图五),这个卡子主要作用是固定管子的位置,保证管子在废墨泵中适当的长度,如果将管子脱离或拉出卡子都会改变废墨泵内管子的长度,那样会导致废墨泵不能工作,因此一定不要改变两根管子在卡子处的位置,也可先在卡子处对两根管子画上标记。然后一手按在卡子处不让管子移动,另一手小心扯出长的管子,让它露出端口。
6 W+ g) s2 B, o8 K2 H4 `9 I( v8 E$ `$ [6 ^/ `. F8 s
[ 本帖最后由 光光♂ 于 2007-10-22 22:14 编辑 ]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28
这时,我们要找能插入废墨管的导墨管,本人使用的是医院用的鼻饲引流管,正好大小相宜,它一头有盖,可盖住出口(图六)。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35
另一头顶端是封闭的,在离顶端不远处管壁上开有口,齐开口处将管子斜着剪掉封闭的端头,断面最好是一小斜面(图七)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37
- d1 I( L% D6 B0 q  j) H& |
    准备好导墨管后,就要考虑从何处引出废墨,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底部这个开口,将导墨管插入后牵出,但这样需要将打印机底部垫高,那样不利于打印机的稳定。看来还是在侧面引出比较好,本人选择在打印机背面图八所示的位置开一小洞引出导墨管。, f% L# M. p4 v( T
4 {8 W4 e+ \5 X0 y" h
[ 本帖最后由 光光♂ 于 2007-10-22 22:10 编辑 ]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43
可在导墨管端头抹点油,一手按在打印机出墨管处的卡子上,保证不让管子移动,另一手将导墨管插入出口,尽量插得深一些(图十一)。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45
将接好后的导墨管理顺(图十二)。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46
盖上盖板用胶带粘牢(图十三)。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47
完成后装上上盖和墨盒,就可以开“打”了。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1 21:48
    这种废墨引出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不用取出机身,更不用拆开打印机内部的任何部件,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在拆装过程的失误造成的打印机故障,毕竟不是每个人对打印机内部构件都非常熟习和清楚,要是知道打印机出墨口的位置,连打印机上盖都不用拆开,直接在底部开口就行了,通常外形和外壳尺寸相同的打印机,内部结构和位置也大致相同。这是因为厂商在产品更新换代时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往往利用现有的生产线和模具,只是更换主板和局部的构件。缺点就是要开一个比较大的洞口,好在是在底部,并不影响外观。
作者: wxmask    时间: 2007-10-21 22:50
学习中,
作者: 小威威X    时间: 2007-10-22 09:05
不错,顶起
作者: designjet    时间: 2007-10-22 12:06

作者: 光光♂    时间: 2007-10-22 23:11
7 k: S! h1 n7 }$ J) x( B: T
      对于打印量较大的喷友,LZ提供了另一种接出废墨管的方法,值得参考。6 _" H  Q0 z7 H4 ^5 z& G
      偶做的话就是有点担心烙那一下,毕竟是高...高温啊。
作者: whx321    时间: 2007-10-23 00:11
谢谢版主光光♂帮我重新编排,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字体大小不一。
8 S) g0 y! s9 k  H# u- n只是有一点说明一下,我的打印机是IP1800,而不是IP1880,我不知道这两款机型是否相同(本人没见过IP1880)。" T( g- \. z* @4 |0 R" z. g
另版主担心用烙铁会损坏打印机,并不无道理,所以我在文中一再强调要小心用力,只要胆大心细,在用烙铁时试着用力去做,应该问题不大。: M4 ]9 H/ V  N' j) J- ~

( {$ L3 j: J. K[ 本帖最后由 whx321 于 2007-10-23 00:12 编辑 ]
作者: 光光♂    时间: 2007-10-23 19:44
        IP1880使用的驱动程序叫IP1800(例如IP1180、IP2580的驱动叫IP1100、IP2500),LZ这台从外观看是IP1880。
$ `+ ?( c7 T2 o# o! ~+ g      (佳能官网IP1880链接地址:http://www.canon.com.cn/front/product/product_main.jsp?id=2372
8 M& E, {/ e4 O/ I  r( _  g2 a- a" [
/ l# `" d% m- _[ 本帖最后由 光光♂ 于 2007-10-26 14:34 编辑 ]
作者: wawdjrhlp    时间: 2007-10-29 13:18
不错,很好用,支持一下!
作者: chenyi1982    时间: 2007-11-1 10:00
:lol :lol :lol :lol :lol
作者: jasonchen    时间: 2007-11-1 11:51

作者: showshow    时间: 2007-11-2 15:10
新方法要学习
作者: 老乡    时间: 2007-11-2 21:57
高!实在是高!
作者: 新新人类    时间: 2007-11-8 10:01
好呀,学习
作者: liwei1974    时间: 2007-11-8 13:41

作者: yang7093    时间: 2007-11-14 11:34
真是好办法
作者: z13345679    时间: 2007-11-26 19:34
俺动手能力不强,不知行不行
作者: jj53530    时间: 2007-11-27 12:29
感觉比较危险,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比如说钻个洞引出软管就可已的?
作者: hy56    时间: 2008-4-7 01:17
学习中.
作者: kafeicxx    时间: 2008-4-9 19:41
不错,不错
作者: hy56    时间: 2008-4-10 01:53
不错
作者: 605_llw    时间: 2008-4-10 06:42
标题:
很好
作者: 新蓝天    时间: 2008-4-10 09:25
真不错!
作者: 无根树    时间: 2008-4-13 10:35
谢谢,不过对我挺难,呵呵
作者: yh13832    时间: 2008-4-21 00:20
不错
作者: lokia1368    时间: 2008-4-21 11:46
请问1880用的连供要多少钱?还有墨水一公升装的多少钱?
作者: ynkmtop    时间: 2008-4-22 09:10
学习了
作者: 黄道中人    时间: 2008-4-29 00:05
学无止境
作者: kafeicxx    时间: 2008-5-6 14:02
支持
作者: doinfo    时间: 2008-5-19 02:27
做得好呀~~~~~~~~~~~
作者: wushicai888    时间: 2008-5-21 15:04
学习了
作者: 3308    时间: 2008-6-7 11:08
鼻饲引流管
作者: 3308    时间: 2008-6-7 11:11
;;;
作者: 小瑪莉    时间: 2008-6-11 16:29
感謝您不辭辛苦的提供分享.
作者: wjianj56    时间: 2008-7-26 22:50
真是好办法!
作者: lancer2005    时间: 2008-7-27 23:34
不错啊,改天有时间改造一下,呵呵。
作者: m707888    时间: 2008-7-28 09:30
好,学习了,
作者: 草上飞    时间: 2008-10-8 17:16
不错,你真有办法呀
作者: zz    时间: 2008-10-8 19:01
标题: 1880
资料不错
作者: benben132    时间: 2008-10-12 11:38
楼主真是能人啊。
作者: hejoan    时间: 2008-10-12 20:47
真牛呀,这样也让你想到.
作者: lvyinn    时间: 2008-10-21 23:16
这样也行,我想我三年都用不上,呵呵!!
作者: dmxkyz    时间: 2008-11-24 12:50
亲自改造,短的管子不怎么好接,我拔出了一点,打印起来没任何问题。
作者: acity    时间: 2009-2-13 19:18
高人!!!学习中!!
作者: hltinv    时间: 2009-2-14 18:05
值得借用!
作者: 大风中的云朵    时间: 2010-1-4 14:05

作者: huayuan5599    时间: 2010-1-9 02:46
不拆机打洞法 :) :)
作者: hsyian    时间: 2010-3-24 15:30
高!实在是高!
作者: 贵州思远    时间: 2010-3-24 18:11
厉害。。厉害。。学习了
作者: 菜鸟是我    时间: 2010-4-27 19:43
不错,很好用,支持一下!
作者: wangzhenhan    时间: 2010-4-27 23:17
DIY狂人,精神可嘉.
作者: fuqishan    时间: 2011-9-23 07:02
期待好久
作者: y8160000    时间: 2011-9-23 22:06
不错,真的很创意,这样我想应该就没有其它的问题啦,以后改供墨的话会更好
作者: wushicai888    时间: 2011-9-26 00:18
niu
作者: 飞快钝刀    时间: 2011-9-29 14:36
真下得了手。
作者: defede    时间: 2013-12-12 23:25
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http://new.ink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