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标题: 2012年头热点持续更新:百年柯达的涅槃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24
标题: 2012年头热点持续更新:百年柯达的涅槃之路!
百年柯达,历史无限辉煌。
今天柯达,进入一个新的生命阶段。
它的破产保护,能否蜕变为重新飞翔的凤凰,亦或是一只被数码人炖熟了的乌鸡。。。
唏嘘长叹,世事无常。。。

本帖欢迎大家持续更新,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能否为此事搜集足够多的资料,编写一篇可以在哈弗作为案例的——《百年柯达的涅槃之路》之类的,也顺便让北大光华学院的、中欧管理学院的那些XBA们,好好学习学习。。。。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31
标题: 我先摘一篇:柯达并非“一个人在破产” 盘点破产保护的百年老店
柯达并非“一个人在破产” 盘点破产保护的百年老店


2012-01-19 19:32   来源:东方网   作者:周浩
  东方网1月19日消息:2012年1月19日,美国柯达公司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

  柯达创立于188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但是随着数码产品的飞速发展和柯达对胶卷的执着,柯达终于走向了倒闭。早在2010年8月3日,为了扩大现金流,柯达于2009年年底停产拥有长达74年历史的全球首款商用胶卷,也是该公司旗舰产品的柯达克罗姆胶卷(Kodachrome)。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不少“百年老店”品牌推向了破产倒闭的深渊。

  金融机构危机最重

  雷曼兄弟

  在金融危机中,影响最大的破产事件无疑属于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成立于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因受次贷危机影响,于2008年9月宣布破产保护。

  CIT集团

  1908年成立,美国最大的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拥有600多亿美元的金融与租赁资产。提供贷款、咨询和租赁服务给小型及中型企业。CIT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和商业本票取得放款资金,但因2007年年中开始信用市场恶化,该公司的筹资来源也逐渐枯竭。由于ZF救助和债务重组失败,2009年11月1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曼氏金融集团

  曼氏金融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期货交易商,也是世界最大的证券市场公开上市的对冲基金运营商。集团历史距今有200余年的时间,2011年10月31日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华尔街第一家因欧洲债务危机倒下的大型金融机构。

  制造业亦难幸免

  通用汽车公司

  成立于1908年,长期稳坐世界汽车公司头把交椅。但是长期以来高昂的劳务成本以及退休员工包袱使通用汽车从2005年开始,一直在亏损。始料不及的金融海啸最终导致危机加剧,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但是仅仅40天后,通用汽车公司清除了所有重组面临的法律障碍,正式走出破产保护获得重生。“新通用”在7月10日宣布成立。

  “王麻子”

  在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百年老店申请破产也不是新鲜事。早在2003年,在中国的刀剪市场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的“王麻子”申请破产。

  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张小泉”与“王麻子”是中国剪刀行业中的两大品牌。王麻子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其传统锻制技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创新和经营思路的一尘不变是许多老字号面临的根本问题,“王麻子”的破产是个典型。

  不过企业的破产并不代表品牌的消亡。2004年6月,在经历了股份制改造后,北京世纪王麻子刀剪有限公司重新开张。

  名词解释

  破产保护(bankruptcy protection)

  破产保护是指不管债务人是否有偿付能力,当债务人自愿向法院提出或债权人强制向法院提出破产重组申请后,债务人要提出一个破产重组方案,就债务偿还的期限、方式以及可能减损某些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作出安排。这个方案要给予其一定的时间提出,然后经过债权人通过,经过法院确认,债务人可以继续营业。这就是重整的概念,在中文中又叫破产保护。

  作者:周浩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33
标题: 再来一篇:外媒评论:柯达申请破产保护或意味着复苏开始
外媒评论:柯达申请破产保护或意味着复苏开始
2012-01-19 16:29   来源:搜狐IT   作者:林幽
  【搜狐IT消息】1月19日消息,国外媒体发表文章,认为柯达申请破产保护可以支持公司顺利完成知识产权出售,由此可能成为公司走上复苏之路的开始。同时,文章认为柯达陷入破产境地是因为公司一直不愿意做出改变。

  以下是全文:

  柯达依据《破产法》第十一章申请破产保护。柯达曾是一家优秀的美国企业,这个消息令人难过,但并不出人意料。

  针对柯达形势的发展,我曾经在去年10月表示在这种窘迫的情况下,柯达没有最好的结局。现在,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由于持续的经营亏损导致9亿美元现金快速流失,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柯达必须出售宝贵的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重塑业务的希望由此破灭。

  投资银行Lazard负责安排柯达1100项专利的出售事宜,似乎柯达申请破产保护的原因之一是通过美国破产法院保护来完成专利出售。 除了对资产出售有帮助以外,申请破产保护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增加获得融资的机会。对于不熟悉重组规则的人而言,可能认为破产保护申请使柯达更易融资的说法有违常规。但是,鉴于债务人持有资产具有优先获偿权,债权人可能更愿意为柯达提供融资,以完成最具价值的知识产权出售。

  事情本不必发展到如今这样。过去外界曾一度以为伊士曼化学只是柯达分拆出的不起眼的一部分业务,但该公司现在正呈蓬勃发展之势。对这两家公司而言,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区别在于伊士曼化学愿意做出改变,实现转型。

  重组与东山再起的艺术让人深思,70年代知名企业柯达如今沦为需要通过破产保护来出售从未能充分利用的知识产权。 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来思考柯达在这过程中的陷落与绝望。(林幽)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35
标题: 再来——柯达的失误在哪里?没有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只能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柯达失误在哪里?

2012-01-17 09:04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张建设
  在彭安东第二任期开始不久,柯达股价跌至纽交所摘牌退市的红线之下,131年历史的柯达濒临破产。

  与1981年韦尔奇入主通用电气、1993年郭士纳接掌IBM相似,2005年被委任为柯达首席执行官的彭安东,面临着开展“破坏性创新”的艰巨使命。不同的是,韦尔奇主政通用电气20年,成功推行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实现了“无边界”管理模式。郭士纳入主后的1994年,IBM实现30亿美元盈利,重振大型机业务,开始向服务转型。彭安东推行包括图文影像、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胶片在内的专注化战略,执行“全力进入数码领域”的策略,并投资打印机领域。最终,柯达面临破产的窘境。柯达陷入困局,原因有三:

  刻板的专注化战略。彭安东力主与IBM联合开发大规模民用产品的影像传感器,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部分设计资源和知识产权,开发拍照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关键芯片,并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医疗影像业务。这期间,###转型医疗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光学元器件等业务,乐凯于2005年开始投产光学薄膜生产线,转型平板显示领域的光学薄膜业务。同是感光技术领域的企业,却走上了不同的转型道路,后两者更适应了人们对健康、新型显示终端的需求。

  被动的数字化转型。柯达早已意识到数字成像技术的威胁,但传统业务的市场地位和丰厚利润,让柯达无法嗅到新业务的诱惑。当2003年柯达宣布“全力进入数码领域”时,全球数码相机已经进入“别因‘时髦’而进入”的过热期。柯达本身也刚刚完成与中国7家胶卷工业企业的“全行业合资计划”。此后,智能终端继续多元化,电视、PC和手机走向融合,显示技术持续革新,数码相机开始遭遇智能终端的挑战。

  偏执的技术创新。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诞生于柯达的实验室。随后,“世界上每一台数码相机,都有柯达的技术”,以至于最近几年柯达与LG、三星、苹果和RIM轮番出现专利纠纷。柯达在数字成像技术上没有掉队,但在该技术的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上着实落伍了。正是对技术创新的偏执,柯达形成了“3年研发、10年应用”的贵族化情结,无法适应数码领域“6个月研发、24个月更新换代”的市场节奏。

  柯达的失败告诉我们,没有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只能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张建设)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37
标题: 看柯达做过的那些努力——柯达淘宝旗舰店开张
柯达淘宝旗舰店开张



2010-07-30 02:28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小松共 0 条评论



近日,柯达淘宝中国官方旗舰店盛大开张(kodak.mall.taobao.com),以优惠的售价为用户提供品牌、品质和售后无忧的柯达数码产品服务。不仅全场免邮费,还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三重大礼贺开业”活动:●从7月15日起至8月18日,凡在淘宝旗舰店购任何一款数码相机,送价格百元柯达豪华大礼包;




  近日,柯达淘宝中国官方旗舰店盛大开张(kodak.mall.taobao.com),以优惠的售价为用户提供品牌、品质和售后无忧的柯达数码产品服务。产品涉及柯达数码相机、DV和数码相框三大系列以及相关附件。不仅全场免邮费,还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三重大礼贺开业”活动:

  ●从7月15日起至8月18日,凡在淘宝旗舰店购任何一款数码相机,送价格百元柯达豪华大礼包;

  ●凡购买柯达数码产品,满500元,即赠100元店铺优惠券,多买多送;

  ●买任意柯达数码产品,送贴心呵护大礼包。

  这次柯达与淘宝合作的网络旗舰模式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关注。据来自第三方的监测数据,旗舰店开张首日,访问流量已超过5000个独立IP,数十倍于传统数码电器网络商店,极具人气。

  小松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39
标题: 看看柯达所做过的努力——柯达的数字化复兴
柯达的数字化复兴
2010-11-10 18:09   来源:商业价值  新民认证

  从单纯的B2C驱动转向B2B与B2C双核驱动,“胶片之王”柯达经过长达7年的战略调整,正在逐渐回到复兴的轨道之上。

  尹训宁|文

  “经过7年的产业战略调整,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柯达基本形成。” 伊士曼柯达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 M. Perez)在接受《商业价值》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柯达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已经完成了80%。去年,柯达75%的业务与60%的利润来自数字业务,计划到2014年其绝大部分的收入将来自数字业务,彻底完成转型。”

  作为“胶片之王”的柯达,在传统时代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时刻。柯达的很多产品、服务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胶卷、快速彩色冲印店、黄色的标志等等已经成为了柯达的形象代言人。柯达胶卷一度占据了中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柯达=胶卷”的概念已经成为共识。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虽然柯达发明了世界首款数码相机,但柯达在数码技术方面的盈利并不是非常乐观。“那时候胶片行业面临着下降的趋势,柯达也面临多年来最危险的时刻”,彭安东介绍。数字显示,2003年底,柯达90%的收入来自胶片业务,数字应用的收入仅10%,而且100%的利润来自胶片。柯达在数字时代来临之时,并没有准确的判断产业发展的脉络,这也造成柯达自身面临很大的风险和未知。

  而彭安东作为临危受命的柯达掌门人,上任伊始就打出了柯达的数字化调整、移动互联网、重点发展B2B的业务模式等一系列组合拳。柯达这个百年巨人在长达7年的实践中,正逐步走出数字时代的困境。

  误判未来引发的数字化危机

  实际上说起柯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无疑是胶卷。不可否认,在传统的胶片时代,柯达无疑是处于霸主地位。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柯达在胶片方面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领先,特别是业内著名的“98协议”,更是将柯达推向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所谓“98协议”,是指1998年初,柯达与中国ZF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著名的“全行业合资计划”。协议规定,柯达与中国7家感光企业中的6家进行合资合作,中国ZF承诺在协议签订后3年内,不批准另外一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行业。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感光材料领域对于柯达来说是畅行无阻的,而对###等其他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不能与国内厂商合作,则意味着所有产品必须进口,而这样做的后果则是必须缴纳昂贵的关税。

  “98协议”的签署,当时看来确实是促进了柯达的极大发展,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度突破60%,而###在中国的占有率则从70%直降到20%。而现在看来,“98协议”以及其背后庞大中国市场的诱惑似乎给了柯达依靠胶片盈利更多的幻想,这让其对于数字技术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被降低了。

  实际上,传统的影像行业早在2001年就已经显示出发展乏力的迹象。尤其是随着索尼、三星等新玩家的出现,加速了数字技术的普及,而全球胶卷的需求也出现了下滑,消费市场每年以10%的速度萎缩。

  而此时的柯达,内心则是非常矛盾。由于“98协议”的签署,柯达在中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巨大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作为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巨大的决策惯性也很难刹车。“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踩在刹车上”,无疑是柯达最为形象的写照。

  事实上,柯达这样做也有着非常合理的内在逻辑: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势不可当,柯达也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而之所以还在当时重点发展胶片,是由于数码产品的替代性很强,价格也比较昂贵,最重要的是数字技术研发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柯达则想依靠传统胶片积累下大量的资金,为进入数字时代做准备。

  但柯达忽视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如果在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可以使得成本和价格降低。数据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71%。2004年,柯达亏损1.13亿美元,2005年亏损高达7.99亿美元。与此同时,柯达对于数字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出现了判断偏差,以致于被日系企业实现了“弯道超车”,走在了柯达的前面。

  某种程度上,柯达犯了人们在预测未来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对短期过于乐观,对长期过于保守。其对胶片市场获得的优势所带来的收获太过乐观和倚重,同时也对数码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速度出现了过于保守的估计。这一系列错误造成了柯达的“数字化危机”。

  对这段历史,彭安东坦陈柯达的确曾经犯过错误。但他从上任第一天起就在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柯达错过了数字时代的发展机遇。”因为柯达在技术上也并不处于劣势。早在1975年,柯达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而且作为市场上唯一的全面数码影像解决方案提供者,无论民用还是商用,柯达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对于数字时代,彭安东相信柯达并不是后来者而是领先者,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技术储备,可以支撑其成为数字时代的大玩家。

  B2B业务的新驱动力

  显然,柯达要想在数字时代大有作为,必须要创造出与传统影像时代不同的商业模式。彭安东对此也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柯达必须找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线、新的解决方案来服务于客户。”

  具体来说,柯达是通过3个阶段来实现其变革的思路的。第一阶段,2003年9月到2005年6月的两年间,通过全球并购成立图文影像集团。柯达先后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Graphic Communication Group),以此达到为客户提供从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高品质的数码和胶印输出服务。第二阶段,专注数码印刷,出售医疗影像业务。为了把精力集中在民用和专业影像以及图文影像业务中显著的数码增长机会上面,柯达最终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将医疗影像业务出售给加拿大一家投资公司,并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根据新业务发展需要重新布局生产线,柯达所做的最后一步就是完成生产线的重新布局,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实行精细化生产。先将板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无锡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和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厦门投资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最大、最先进的CTP板材生产厂。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并购成立新的公司,标志着柯达对产品以及下一步业务的重新定位,这样就顺其自然地有了“砍掉”医疗影像服务的第二个阶段,意味着对业务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柯达开始在业务、产品和市场3个方面进行全球生产线的重新布局。

  现在柯达的业务体系囊括了消费市场和商用市场,改变了过去靠消费市场来拉动的局面。柯达也由原来的B2C为重点发展,改变为B2B为重点发展,B2C为补充发展。“靠两条腿走路,步伐会更快更稳”,彭安东如此解释柯达的变革。

  在B2B领域,柯达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印刷行业全球5大领先厂商:万印(Versamark)、海德堡(NexPress)、保丽光(KPG)、克里奥(Creo)、安凯(Encad)。通过整合和布局,柯达图文影像集团业务已经蔚然成型。这是一个具备规模、核心技术和产品及服务的最佳组合,涵盖了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高品质的数码和胶印输出,是业内极具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再者,随着对画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商业印刷转向数码方向发展,并与民用冲印逐步相通已经成为趋势。在这一方面,柯达完全拥有了与惠普、爱普生等商业印刷大鳄抗衡的优势和底气。

  B2C业务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而在B2C领域,移动互联网成了柯达的新武器。

  如果说柯达面临危机的起源是柯达对于数字时代的来临反应有些迟缓的话,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无疑为柯达再次实现反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显然,柯达也看准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而事实上,柯达是世界上首家在数码相机上倡导“即时分享”的企业,早在2001年就在柯达数码相机上配备了“Share键”。

  其实,柯达重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一方面,柯达面临索尼、佳能、尼康等数码大佬的竞争,另一方面还有来自诺基亚、索爱等手机终端的冲击。而柯达显然不想再次错过这次豪门盛宴,对移动互联网进行了完善的谋篇布局。

  在上游,柯达一手加强了与运营商的合作,比如与中移动、德国电信、SingTel、法国运营商SFR、美国Sprint等电信运营商签订了“为拍照手机用户提供服务”的合作协议;而另外一手,则重点打造自身的互联网模式。早在1996年,柯达就在美国投资了第一个专门做照片保存和分享的网站,之后又和AOL(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在照片共享和冲印方面展开合作。目前,柯达开通了一个Photo Share的网站,提供相应的比如模板、输送等一系列服务,据说此项收入每天都能超过百万美元。

  在下游,柯达与手机终端厂商紧密合作,先后与摩托罗拉等进行了合作,不排除未来会捆绑更多的手机终端。

  可以看出,对于移动互联网,柯达志在必得,也进行了完善的产业链布局。而作为科技类企业,竞争的核心并不仅仅限于此,技术仍然是竞争的最核心,而柯达也似乎想把百年的技术积累集中于一点爆发出来。“柯达的优势在于材料科学和数码影像科学交叉领域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积累无人能及,这正是柯达在技术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所在。”彭安东表示。

  确实如此。比如柯达的“Stream”喷墨数码印刷技术,非常适合在大批量连续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同时可以实现完全可变信息印刷。它在技术上提高了印刷分辨率,成像品质更精美,可以媲美胶印175lpi的水平;同时,在印刷速度上也取得突破,已经达到200米/分钟,这是目前数码印刷行业内激光类和喷墨类产品都无法比拟的速度。这是柯达拥有的、可以颠覆传统印刷产业格局的核心技术。

  至此,可以清晰地看到柯达变革的总体逻辑和布局――坚持B2B和B2C两条腿走路,在每个业务领域通过并购、产业布局、产品以及服务等进行不断的差异化竞争,以此借助于核心技术,实现柯达的再次崛起。

  以中国为支点

  尹训宁|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的这句话,被彭安东笑着改为“以中国为支点,柯达可以撬动整个世界市场。”

  事实上,中国对于柯达的发展一直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以当年的“98协议”达到了顶峰。只不过当时看似伟大的胜利,最终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机会幻象”。而现在,柯达在数字化进程中再次选择中国市场为支点,其决战的气势非常强烈。

  不可否认,亚太市场是全球最具活力、发展最迅速的市场,彭安东表示,“对柯达来说,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没有亚太区重要,而中国作为亚太区最重要的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而且非常乐于接受创新的市场,所以你可以看到有很多新的尝试和新的计划在这个地区萌芽。可以说中国市场是一个带给人们惊喜的区域。”

  正是基于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和中国在转型中的特殊地位,柯达针对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等特点,对其在中国的业务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加完善其作为亚太地区总部的作用。

  在柯达中国战略中,上海和厦门是柯达中国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上海作为柯达亚太区总部的职能会不断加强。上海既作为柯达全球最重要的图文影像集团设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文档扫描产品、印前解决系统方案和喷墨数码印刷机,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设备制造服务,同时又是科研开发的总中心。厦门作为中国乃至亚太区的“桥头堡”,2006年柯达投资1亿美元在厦门设立工厂,生产印刷用板材;2007柯达(厦门)数码影像有限公司落户厦门,主要生产高技术含量的打印头和墨水;2009年,柯达(厦门)数码影像有限公司增资3250万美元,用于生产线的扩建,估计2010年年产值可以达到2.2亿美元。形成以厦门工厂基地为依托,如果再考虑到将东南亚物流中心搬迁过来,这将为柯达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订单处理、物流管理等后勤服务。

  实际上,柯达在中国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最大优势,这就是柯达拥有6000多家KEX(柯达快速彩色连锁店)。2009年,柯达在中国正式推出了“乐活馆”项目,开始对其6000家门店进行改造。目前在上海、杭州、北京已经有多家店正按这种业务模式运行。

  具体的办法就是改变柯达门店在消费者心目中冲印点的印象,将柯达的印刷技术和耗材生产的相框、墙纸、台历等60多种商品放到门店里。同时,所有门店都安装柯达的“中央厨房”,消费者如有影像方面的需求,店主只要在“中央厨房”上提交请求,柯达就可在后台为其解决,然后再通过物流系统送到门店。

  对于柯达来说,KEX的业务模式创新,不仅稳住了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的地位,同时也是其不断抬高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重要竞争门槛。

  面对将来的发展形势,彭安东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柯达中国将是柯达全球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柯达全球的进一步转型提供有效的动力。”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40
标题: 再看柯达的宏伟蓝图——柯达CEO彭安东:2014年将彻底完成数字化转型
柯达CEO彭安东:2014年将彻底完成数字化转型


2010-09-27 14:45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张伟
  9月27日下午消息,柯达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彭安东再次造访中国,今日在媒体会上透露,柯达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已经完成了80%。去年,柯达75%的业务与60%的利润来自数字业务,计划到2014年其100%的收入将来自数字业务,彻底完成转型。

  彭安东今日坦承,2003年柯达公司遭遇了最危险的时期,其主营胶片业务持续下滑,且没有挽回的机会。据彭安东介绍,在2003年底,柯达90%的收入来自胶片业务,数字应用的收入仅10%,而且100%的利润来自胶片,即在当时,数字业务并不赚钱。

  2003年4月,彭安东进入柯达公司,开始了艰难但大刀阔斧的数码转型之路。两年间,斥资25亿美元收购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医疗影像业务;重新布局生产线,投入中国市场。

  据彭安东介绍,目前,柯达的业务定向为图文影像、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业务体系,大部分产品可分为面对消费者市场(B2C)和商用市场(B2B),分别由整合后的两个团队运营,即消费数码影像集团(CDG)和图文影像集团(GCG)。

  在消费者市场,柯达提供胶片、影像输出、数码相机、数码相框、数码摄像机等产品;在商用图文影像业务方面,柯达产品分为商用扫描、印前数码制版及其和版材(CTP)以及工作流程软件、数码印刷三部分。而商用产品则是柯达新的战略重点。

  据悉,目前,柯达的数码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七成,毛利率更高的商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六成,并且还有一系列能创造现金流的传统业务。

  “柯达发明了第一台胶卷相机,这却成为了柯达的掘墓者。”彭安东称,“通过长达七年的战略转型,目前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经基本形成。”(张伟)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41
标题: 那些柯达的往事——柯达耗时7年转型略有小成
柯达耗时7年转型略有小成

2010-10-25 15:14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蓝晓熙
  《IT时代周刊》记者/蓝晓熙(发自北京)

  伊士曼柯达的漫漫转型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在不断的超越与反超越中,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这家传统的影像巨头即将完成从胶片业务到数码业务的重大转型

  漫漫长路,百转千回。历时数年的柯达转型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异常曲折。

  9月27日,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M.Perez)继2005年访华之后再次造访中国,在北京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这位领导着柯达迈过转型之路的掌门人表示:“通过长达数年的战略转型,如今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基本形成。”

  事实上,作为一家专业影像公司,在胶片影像时代,柯达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销量成为了当仁不让的行业巨无霸,可在数码当道的今天,柯达却成为失败者。事实上,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柯达在1975年研发成功的,但现在柯达在数码相机领域却不能引领潮流。对此,彭安东略显无奈地表示:“柯达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这却成为了柯达的掘墓者。”

  但现在,历经苦痛的柯达在数年的转型后,如今已略有小成。去年,柯达公司75%的业务与60%的利润均来自数字业务,计划到2014年其100%的收入均来自数字业务,彻底完成转型。彭安东直言:“通过长达七年的战略转型,如今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基本形成。”

  这个胶片影像鼎盛时期的巨无霸如今押宝数码业务,可否成功完成华美转身?又是否能够在数码影像领域延续曾经的辉煌?

  从头再来

  经历了失败的洗礼后,柯达从当年的胶片巨头逐渐向数码界进军。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柯达就已经开始了对数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在2003年宣布全面数码转型。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一项时间长达4年、耗资34亿美元的庞大计划。重组过程中裁员2.8万人,裁员幅度高达50%。如此耗资巨大的转型,令人瞠目。直至2009年,柯达历时多年的转型仍然未现曙光,而业绩的严重亏损使这家昔日的影像巨头再次陷入困境。

  然而,转型之路上经历的艰辛与坎坷并未摧毁柯达数年来的转型之梦。

  “通过长达7年的战略转型,目前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经基本形成”,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彭安东坦露,7年来,柯达的数码业务保持了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9年更是在外界不利的经济环境下逆市而升,数码业务增长12%。

  作为一家专业影像公司,柯达发展战略脉络清晰:即以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基,发展成为一家更平稳的多元化全球公司。

  基于这一全球战略,柯达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战略转型:两年间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 (GraphicCommunicationGroup),为客户提供从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高品质的数码和胶印输出服务;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医疗影像业务,并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将板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无锡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和数码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最大的先进CTP板材生产厂,从而完成生产线的全面转型……

  一路走来的柯达,从2003年数码业务在全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不足30%,发展到目前产品线上有超过75%的数码产品。与此同时,柯达更是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消费及商业应用的颠覆性的全新数码技术和产品。“这些成就将柯达塑造为一家崭新的公司。”彭安东表示,“现在,柯达的数码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成,毛利率更高的商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6成,并且还有一系列能创造现金流的传统业务。通过长达7年的战略转型,目前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经基本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柯达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它的转型历程和经验可以说造就了产业技术升级背景下的又一个传奇。”多年来一直关注并研究柯达转型的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对柯达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中国正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产业技术升级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柯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和相关ZF部门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转变永远不会结束,我们每一天都在变。只是可能有一段时间转得激烈,有一段时间相对平静。”这是柯达亚太区客户服务总经理、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罗仲良对柯达数码转型所作的总结。

  困难依旧

  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艰辛与成绩并存,这便是柯达的转型之路。

  历时多年的转型摸索,柯达依旧非常明确自己发展战略的脉络,即以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基,发展成为一家更平稳的多元化全球公司。而对于柯达的发展前途,业界纷纷表示不很乐观。

  目前,柯达的业务定向为图文影像、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业务体系,大部分产品分为面对消费者市场(B2C)和面对商用市场(B2B),分别由整合后的两个团队运营,即消费数码影像集团(CDG)和图文影像集团(GCG)。“同时‘靠两条腿走路’,步伐更快更稳。”彭安东这样形容。

  在B2C消费产品业务领域,柯达提供胶片、影像输出、数码相机、数码相框、数码摄像机等产品;在B2B图文影像业务领域,柯达产品分为商用扫描、印前数码制版机器和板材(CTP)以及工作流程软件、数码印刷三部分。商用产品是柯达新的战略重点,其延续柯达在材料科学和数码影像科学领域的绝对优势,堪称业界翘楚。除此之外,柯达FPEG(胶片影像娱乐产品集团)则继续它在娱乐影像领域的推动者地位。

  “而柯达在传统影像方面的优势也通过数码业务的发展得以继承和发扬,我们在传统胶片领域积淀的影像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技术优势,被成功应用于柯达现有的数码业务当中。”彭安东指出,“这种相互融合的有机统一,在影像的核心之下,推动着柯达的成长。”

  至此,一个齐头并进,多业务系统整合的布局已然成形,数码柯达正加速前进。然而,对于柯达公司的多元化发展,一位产业分析师认为,当胶片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成为夕阳产业后,企业需要通过多元化发展,增强其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多元化行业跨度较大时,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会加大。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柯达战略转型虽尚不足以言成功,却是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技术更新水平的原因,柯达公司中低端数码产品丰富,符合大众消费水平,但是也正是因为技术水平的制约,柯达在与同行业对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43
标题: 看看柯达曾经的努力——柯达全球CEO访华 数码新柯达崛起
柯达全球CEO访华 数码新柯达崛起


2010-09-27 18:14   来源:网易数码 
  网易数码讯 9月27日,伊士曼柯达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 M. Perez)继2005年访华之后再次造访中国,在北京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这位领导着柯达迈过转型之路的掌门人表示:“通过长达数年的战略转型,如今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基本形成。”



伊士曼柯达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 M. Perez)

  彭安东此次行程将辗转北京、上海,意在强调柯达公司对中国市场长期而坚定的承诺,并对数年来的柯达成功转型成果进行探讨和分享。

  百炼成钢,数码柯达写传奇

  早在20世纪90年代,柯达就开始了对数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在2003年宣布全面数码转型,作为一家专业影像公司,柯达发展战略脉络清晰:即以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基,发展成为一家更平稳的多元化全球公司。

  自此,柯达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战略转型,一系列改革大刀阔斧、稳扎稳打的向数码柯达迈进:两年间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Graphic Communication Group),为客户提供从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高品质的数码和胶印输出服务;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医疗影像业务,并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将板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无锡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和数码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最大的先进CTP板材生产厂,从而完成生产线的全面转型……

  这样一路走来的柯达,从2003年数码业务在柯达全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不足30%,发展为目前产品线上有超过75%的数码产品。七年来,柯达的数码业务保持了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9年更是在外界不利的经济环境下逆市而升,数码业务增长12%,与此同时,柯达更是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消费及商业应用的颠覆性的全新数码技术和产品。“这些成就将柯达塑造为一家崭新的公司,”彭安东(Antonio M. Perez)表示,“现在,柯达的数码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七成,毛利率更高的商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六成,并且还有一系列能创造现金流的传统业务。通过长达七年的战略转型,目前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已经基本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柯达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他的转型历程和经验可以说造就了产业技术升级背景下的又一个传奇。”多年来一直关注并研究柯达转型的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对柯达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中国正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产业技术升级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柯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和相关ZF部门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切实联系国内实际,撰写成《柯达战略转型的经验及启示报告》,在此次媒体见面会上正式发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望柯达转型的经验可以让众多面临同样问题的中国企业和ZF部门有所启迪。”

  齐头并进,实现多业务系统整合

  数码新柯达年轻有为,其业务定向为图文影像、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业务体系,大部分产品可分为面对消费者市场(B2C)和面对商用市场(B2B),分别由整合后的两个团队运营,即消费数码影像集团(CDG)和图文影像集团(GCG)。“同时‘靠两条腿走路’,步伐更快更稳。”彭安东(Antonio M. Perez)这样形容道。

  在B2C消费产品业务领域,柯达提供胶片、影像输出、数码相机、数码相框、数码摄像机等产品,在B2B图文影像业务领域,柯达产品分为商用扫描、印前数码制版机器和版材(CTP)以及工作流程软件、数码印刷三部分。商用产品是柯达新的战略重点,柯达商用业务延续柯达在材料科学和数码影像科学领域的绝对优势,所提供的产品皆堪称业界翘楚。除此之外,柯达FPEG(胶片影像娱乐产品集团)则继续其在娱乐影像领域的推动者地位。

  “而柯达在传统影像方面的优势也通过数码业务的发展得以继承和发扬,我们在传统胶片领域积淀的影像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技术优势,被成功应用于柯达现有的数码业务当中。”彭安东也同时指出,“这种相互融合的有机统一,在影像的核心之下,推动着柯达的成长。”

  至此,一个齐头并进,多业务系统整合的布局已然成形,数码柯达正加速前进。

  支点中国,柯达撬动世界市场

  “我们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而坚定的承诺,而柯达中国,作为柯达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也在配合着全球转型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身数码价值链。”谈及中国市场,彭安东(Antonio M. Perez)先生表示,“柯达总部对于中国区的支持一直是不遗余力的,比如扩建位于厦门的运营和支持中心,比如将东南亚物流中心迁至厦门以便为其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业务提供支持,再比如中国设备制造中心-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成功转型,这些都说明了总部对于中国市场寄予厚望。”

  由于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和中国在转型中的特殊定位,柯达根据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特性对其中国业务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加完善其作为亚太地区总部的作用。目前,柯达在中国的四家公司已经全部转产,并预计产能明年将达到最大化。柯达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上海的亚太区总部的功能,并且将大量研发任务战略性地转移到其位于上海的亚太区研发中心。同时,位于厦门的生产基地经过转型,成为柯达全球一个重要的数码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承担了亚太地区运营中心的职能,是柯达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

  “以中国为支点,柯达可以撬动整个世界市场。”面对未来,彭安东(Antonio M. Perez)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中国将是柯达全球发展的坚实的基础,为柯达全球的进一步转型提供有效的动力。” 柯达在汹涌澎湃快速变革时代进行的战略转型,既有变革的恢宏,更有一个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中运筹帷幄的缜密,“在今天,我们对过去几年的经验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希望为日益走向世界,并处于风云激荡的变局中的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一些有效的模式。”彭安东表示,“更重要的是,数码柯达依然崛起,请各位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网易数码 )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44
标题: 转型重口味:柯达公司战略转型研究报告摘要
柯达公司战略转型研究报告摘要

  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1975年,柯达就研发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柯达制定了数码化战略,用了4年时间将全球业务进行了转型,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一、从传统影像到数码影像公司

  自数码技术发展以来,数码照相技术迅速发展对光感企业的民用胶卷业务带来极大的冲击。到2000年底,全球传统的感光胶卷需求开始停滞。产业技术的变迁使该领域内的企业相继通过各种方式转型。

  早在20世纪90年代,柯达就开始了对数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进入21世纪,随着数码技术和产品的全球普及,柯达在关键时刻明确了发展战略:以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基,发展成为一家更平稳的多元化全球公司,成为影像数码市场上的领导者。为此柯达决定进入数码市场竞争,制定了长达四年的战略转型计划。

  1、全球范围的业务调整

  面对日渐下滑的传统业务销量,柯达通过建立起新业务部门图文影像集团,并出售医疗影像集团,使其业务定向为图文影像、娱乐消费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业务体系,并根据新业务将生产线全面转型。柯达的战略转型在实施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全球并购成立图文影像集团

  柯达此次的转型的关键是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在材料和色彩领域的核心领先技术,因此转型起点就选择了商业印刷领域,在这个领域柯达的特长是在影像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数码成像的专利储备。为此,柯达两年间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Graphic Communication Group),为客户提供从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高品质的数码和胶印输出服务。此时,柯达已经全面具备了提供从印前准备到印后服务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可以满足客户对于流程化、效率化和服务扩展化的一体化需求。

  柯达组成图文影像集团所收购的五家公司

  


收购时间       2003年9月             2004年1月                                          2004年4月

收购对象       美国ENCAD公司     以色列Scitex公司的数码印刷部门        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在NexPress公司的另外50%股份

收购目的       商业印刷业务         可变印刷业务                                       印后设备加工


                      2005年4月

                      美国太阳化工在柯达保丽光公司的另外50%股份

                      CTP制版技术


                      2005年6月

                      加拿大克里奥公司

                      印刷软件流程



  第二阶段,专注数码印刷出售医疗影像业务

  柯达有着110年历史的医疗成像业务占了公司2005年销售额的两成,2006年第一季度给公司带来约40%的税前利润。为了把精力集中在民用和专业影像以及图文影像业务中显著的数码增长机会上面,柯达最终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将医疗影像业务出售给加拿大的一家投资公司,并将这一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

  第三阶段,根据新业务发展需要重新布局生产线

  成立图文影像集团标志着产品的重新定位,出售医疗影像业务明确了的业务范围,此时柯达用了三年的时间将业务、产品和市场重新洗牌,柯达所做的最后一步就是完成生产线的重新布局,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实行精益生产。此时,柯达把目光集中到了中国,首先将板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无锡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和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最大的先进CTP板材生产厂。

  2、全球战略转型的实施

  柯达实施战略转型的做法展现了四大特点。

  (1)、企业并购全球化

  在转型过程中,无论是现有的图文影像集团还是已经出售的医疗影像集团,柯达都有根据公司现有的技术结合被收购企业的优势采取了一套全球化并购模式。以组成图文影像集团为例,柯达结合其影像技术和印刷技术收购了跨国收购了相同领域不同业务范围的多家企业。仅组成图文影像集团,柯达便耗资25亿美元,收购整合了来自4个不同国家的,5家相关企业。

  (2)、业务发展服务化

  由于在影像技术和印刷技术领域有较强竞争力,柯达通过并购整合推出自己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顾客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柯达此次转型选择了业务服务化,把业务硬件制造部分尽量缩小并外包,并且把力量集中在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的研发、服务等业务。在短短的两年内完成的一系列的全球范围的收购与整合而成的图文影像集团,使柯达具备了为客户提供印中、印前、印后的一体化服务,为柯达的庞大机构的数码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3)、生产成本低廉化

  在柯达加速发展数码印刷和成套服务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胶片和消费数码业务的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从而扩大现金收入,生产外包不只是柯达业务服务化的一个部分,也是保证转型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柯达在企业内部推广精益生产的理念,使企业员工重视成本消耗,从而降低了整个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成本。在不断改进传统业务的运营模式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努力,使柯达在短时间内可以给数码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现金保障。

  (4)、业务领域集中化

  通过出售医疗影像集团,柯达将其业务进一步聚焦为胶片集团(FPG)、消费和娱乐影像集团(CDG)以及图文影像集团(GCG)三大范围。这三大业务中,无论技术、服务以及业务渠道柯达都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柯达出售能为企业带来两成利润的医疗影像业务,考虑的并不仅仅是满足短期现金流需求,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行为。

  3、中国业务的转型

  中国是柯达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柯达将中国视为转型的重要战略根据地。目前,柯达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上海的亚太区总部的功能,并且将大量研发任务战略性地转移到其位于上海的亚太区研发中心。同时,位于厦门的生产基地经过转型,成为柯达全球一个重要的数码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承担了亚太地区运营中心的职能,是柯达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

  (1)适应全球转型实施价值链调整

  由于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和中国在转型中的特殊定位,柯达根据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特性对其中国业务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加完善其作为亚太地区总部的作用。

  加强结合当地市场的研究开发

  为了使研发与市场在第一时间互动,转型后柯达总部降低了对研发部门的投入。柯达的亚太区研发中心经费95%来自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只有5%的来自总部。目前,柯达位于上海的亚太区研发中心约有200多名研发人员,全部承担数码软件开发业务。目前,全球约有80%的商业扫描软件出自柯达,大多数软件都来自柯达亚太区产品研发中心。

  通过外包使组装制造走向高端

  柯达的上海工厂有十几年历史,原来负责数码相机制造, 目前是柯达全球最重要的图文影像集团设备制造基地。柯达进行业务转型后,数码相机的生产已经全部外包,柯达内部负责设计、销售以及供应链管理。目前,柯达上海的工厂只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计算机直接制版机、数码印刷设备和文档处理设备等。生产外包给供应商使制造流程相对简化,柯达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尖端技术保留在了内部,实现高端制造。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高端需要

  中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然快速增长,给柯达在商业影像领域发展更强劲的力量。目前柯达正在努力组建销售团队,拓展新的商业渠道,大力在中国市场上推动数码印刷技术的普及。当应用了新的柯达数码喷墨技术和印刷整体解决方案,商业用户可以降低很多成本,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利用这样的技术可以每天根据需要定量印刷,可以使印刷厂规模减小。

  从研发设计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生产制造的外包和高端化,到在商业领域的服务化转型,柯达在中国初步实现了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转型和提升。

  (2)中国业务转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长达四年的战略转型,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正在形成。

  首先,在产品和客户结构上,柯达将为印刷业及印刷业以外的市场,包括ZF机关、银行业等,提供一切图文影像相关的综合方案。在大众消费市场,柯达将把在中国的6000家快速冲印店全面年轻化、个性化、网络化,为消费者提供快速的个性化服务。

  其次,柯达已经逐步完成人员队伍的组建。在转型的过程中,柯达很好的依托原有的人力资源,目前的员工多数是在柯达工作多年,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员。柯达的管理人员经历了多次国内外培训,在生产的管理上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最后,在经营理念上,2003年柯达开始在企业内部推广精益生产的理念,使企业员工更加重视成本消耗,从而降低了整个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成本。柯达在全球范围制定成本控制计划使成本下降的速度要快于传统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速度,这样很好的维持了工厂的单位制造成本,保证了传统业务可以不断产生利润。例如,调整后的厦门工厂相纸的加工成本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25倍左右。

  柯达中国,作为柯达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在配合着全球转型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身数码价值链。在转型过程中,柯达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柯达中国将是柯达全球发展的坚实的基础,为柯达全球的进一步转型提供有效的动力。

  二、柯达战略转型的经验所带来的启示

  柯达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柯达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从传统光感价值链到数码印刷价值链的全面提升。柯达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和所得到的经验,能够给我国ZF有关部门和我国各类企业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产业技术升级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柯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注重产业发展规律及时实施转型升级

  柯达战略转型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在逐渐缩短,因此企业应及时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做出调整,避免出现产品和企业被替代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引进了很多当时世界的先进技术。然而,随着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变化着。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如果不能把握时机及时进行产品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转型,企业有可能在技术换代和产品更替的过程中被淘汰。

  我国企业应抓住时机,及时吸纳先进技术、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

  第二,注重依托原有优势开发新业务

  柯达公司在战略转型前仔细的分析了其专利库中的技术,选择与市场紧密结合并可以快速应用的技术作为产品转型的核心。柯达从传统影像全面进入数码印刷等专业领域时,将色彩管理技术直接应用于可以快速产生效益的行业。柯达收购了那些在该领域里世界上领先的企业,并与自身的技术优势相结合,整合起了强大成套技术和成熟市场渠道,从而为转型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柯达经验表明,企业转型应注重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依托自身原有优势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业务。

  第三,注重转型过程中新旧业务的平衡

  从柯达的案例可以看出,柯达公司在实施数码转型过程中注重传统与数码业务的平衡是转型战略成功的重要因素。柯达在全球范围推广的精益生产理念,对相纸、商用胶片等统业务进行有力的成本控制,使成本下降的速度高于传统业务萎缩的速度,从而保证了传统业务的盈利性。传统业务的发展保证了大力发展数码业务所需要的高额现金流,从而为公司的转型步伐提供了安全稳定的保障。

  第四,注重战略转型过程中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

  柯达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十分注重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当企业进行调整时,一些传统业务面临收缩,原有员工面临裁减。对于不得不裁减的员工尽可能以高于当地标准给以安置。因此柯达转型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在转型过程中柯达注重对新旧业务发展的平衡,因此优秀员工和主要管理人员继续在公司工作,使得企业在战略转型期间得以平稳过渡。

  柯达经验表明,企业高度关注企业应当承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全面的责任有助于企业战略与产品结构转型的平稳过渡。

  2、对ZF有关部门的启示

  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升级可以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ZF有关部门应当对全球范围优秀跨国公司的转型升级进行深入研究,并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深入研究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律

  随着研发设计的全球化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许多产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我国制造业的多数产业是在上个世纪80和90年代通过引进技术或者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建立起来的。经过十几二十几年的发展,不少产业的主导产品已经从成熟期走向衰落期,转型升级成为许多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例如,传统彩电的核心部件彩管生产商在液晶彩电出现后面临转型升级巨大压力。不仅中国本土企业面临这样的挑战,而且包括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在内的中国外资企业也面临这样的挑战。有的企业因为转型处置不当已经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ZF有关部门应该对各个产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跨国公司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公司如何应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以及目前它们的升级转型状况,通过对这些公司各方面的分析深入了解全球产业技术动态,以便更加有效的制定我国的产业升级规划,并促进我国企业进行升级转型。

  第二,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柯达公司在实施业务转型过程中得到了地方ZF的大力支持。在柯达建立位于厦门的亚太区运营中心时,缩减传统影像业务一方面需要裁减员工,另一方面也需要减少厂房设备。厦门市ZF回购原柯达厂区,是对柯达非常大的支持。ZF回购厂区和回购设备后,柯达再租回部分厂房用于生产,从而大大改善资产状况,提高资产收益率。柯达在实施业务转型过程中新项目投产当地ZF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当地ZF简化办公程序从而支持了企业开发新业务,例如开工的政策审核速度很快。

  ZF有关部门可以从柯达得到ZF积极支持而加快转型的案例得到启发,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有关部门应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优势,认真贯彻国务院今年四月颁布的《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通过引导、支持跨国公司转型,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和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第三,推广跨国公司的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ZF主导作用,大力倡导企业进行适应全球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从而加快产业升级速度。目前我国多种产业面临技术更新,此时有关部门不但应该研究跨国公司的转型过程和方法,还应将这些转型成功的跨国公司推介给我国企业。

  第四,鼓励已经转型的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并购重组

  我国正处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已经颁布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此时应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在产业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目前后危机时代和我国高速经济发展的优势,通过鼓励政策将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吸引到我国市场,参与到我国的产业振兴的进程当中。

  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提高外商投资便利程度,大力支持已转型成功的跨国公司参与到我国的产业升级当中,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带动我国企业快速转型。对于在转型过程中的跨国公司,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它们在国内将生产外包,引进先进技术并与我国企业合作组建技术密集型生产企业,与我国企业互相促进共同转型升级,以实现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网易数码 )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52
标题: 最新近:柯达宣布重组业务结构 力图加速长期数字化转型
柯达宣布重组业务结构 力图加速长期数字化转型

2012-01-12 03:09: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李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柯达公司10日表示,将重组并简化业务机构,力图削减成本,为股东创造价值,并加速长期数字化转型。受此消息影响,柯达股价当日午盘后交易中上涨近50%。
  柯达表示,公司不会关闭业务部门,只是进行重组。新架构将分为消费产品和商业产品,其中,相机、胶片、家庭打印机、在线相片分享服务等整合进入消费产品部门,商业部门则包括运动摄影、行业和专业影片以及高速动态影像处理、软件、文档扫描以及其他打印产品。柯达还表示不会裁员。

  柯达希望,打印机以及软件等业务到2013年时,规模翻番,并占营收的25%,约合20亿美元。C E O彭安东(A ntonioPerez)表示:“一旦柯达转型数字化公司完成,我们未来的市场于现在将有很大不同,我们需要重组,以赶上变革的步伐。”

  2011年,柯达的股价再度缩水80%,开盘价跌至每股3美元。11月,柯达公布三年内第9个财季的亏损状况,同时,3个月内现金储备减少了10%。上周,该公司股价一度触及36美分的历史新低点。纽约证交所本月早些时候曾警告,如果柯达的股价在未来六个月内依然无法突破1美元的话,将被取消上市资格。

  另据《华尔街日报》11日报道,柯达周二对苹果公司、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起了专利诉讼,指控苹果公司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图像传输功能侵犯了柯达的专利。柯达还指控宏达国际侵犯了其在图像预览和图像传输方面的专利。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57
标题: 会不会是事实——数字技术终结胶卷 百年“柯达”即将破产落幕
数字技术终结胶卷 百年“柯达”即将破产落幕

2012-01-06 15:20:05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沈湜
  美国《华尔街日报》5日报道,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准备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摄影胶卷业巨头若果真破产,将追随宝丽来公司等昔日著名美国企业,遭到时代淘汰。

  出售专利权最后一搏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这家131年历史的企业仍在做最后自救努力,期望以出售部分专利权方式筹措资金。不过,柯达已着手筹备申请破产保护,包括与银行商量筹资大约10亿美元,确保企业在破产保护期间继续运转。柯达发言人说:“我们对市场传言和投机不予置评。”

  报道说,柯达可能最早本月或2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如果柯达果真申请破产保护,将加入因未能适应商业模式日新月异变化而遭到淘汰的著名美国企业行列。柯达1975年发明数码相机,却未能把这项新技术变成利润增长点。

  为填补日益萎缩的胶卷业务,柯达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营化学制品、浴室清洁剂和药检设备,后来在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领导下投身打印机行业。

  地位曾相当于现在的苹果

  这家昔日近乎独霸胶卷行业的著名企业卡在生死关头,令前员工感到不可思议。曾几何时,每到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创立的“工资奖金日”,柯达就会根据企业业绩向全体员工发放奖金。员工拿到奖金后可以买车,或者去高档餐厅庆祝一番。

  现年64岁的罗伯特·沙恩布鲁克1967年进入柯达。与他同时代的柯达前员工说,柯达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

  沙恩布鲁克回忆,那时柯达人才济济。午饭时间,一些年轻人挤进礼堂看电影,其他员工则在公司的篮球场上打球,“我们给自己灌输这样的意识,我们能做任何事,不可战胜”。

  随着海外竞争对手开始攫取胶卷业市场份额,柯达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后来,柯达不得不面对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崛起。2003年,柯达宣布停止投资胶卷业务。

  即将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传出后,柯达股票价格4日下挫28%,报收于每股47美分。

  与银行讨论贷款事宜

  自佩雷斯2005年出任柯达首席执行官以来,柯达仅一年没有亏钱。佩雷斯先前在美国惠普公司分管打印机业务,他在柯达推行利用专利诉讼及转让赚钱的商业策略,而这一策略2011年终于难以为继。

  为填补资金缺口,柯达去年8月决定出售部分数码专利。一些竞购者担心柯达可能申请破产保护,不愿出手。柯达曾与对冲基金接洽,希望筹到“过桥贷款”,以支撑运营,直至专利售出,未能如愿。现在,柯达正与摩根大通公司、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等大型银行讨论贷款事宜。柯达同样与债权人和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等机构谈判破产融资方案。而债权人考虑的是柯达的打印机业务是否值得支撑,或者柯达的价值是否尽数存在于专利。

  数字技术终结胶卷柯达

  伊士曼柯达公司Kodak,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曾经的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柯达作为感光行业的王牌品牌,曾经创造出一系列的辉煌成绩,但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使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挑战,柯达也不例外。

  首先是来自市场领域的激烈的价格竞争。自加标签(或零售商品牌)将柯达产品的价格压低了40%。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价格便宜的胶卷也给柯达造成极大的威胁,因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注意价格而非品牌和质量。柯达实施了一系列价格反击策略,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无法彻底清除价格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柯达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的冲击。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设备、严重的污染是底片与相纸生产和冲印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体积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难是使用底片和相纸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出现,照相技术逐渐告别底片和相纸。一张巴掌大的光盘可存贮成千上万张照片;然后,通过电脑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出照片……总之,数字成像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底片和相纸除了部分专业人士外,基本已经无人问津。这场技术革命宣告胶卷行业进入濒死状态。

  作为感光技术的龙头老大,柯达在数码照相这一新技术领域并不具备先天的优势,而数字成像技术的普及意味着柯达公司丧失胶卷、相纸所带来的丰厚利润。现在,柯达公司似乎要随着胶卷一起退出人们的生活了。  (综合)

  “傻瓜相机”诞生

  1877年,照相机已被发明出来,但当时的照相设备极为庞杂,包括一个黑色的大帐篷,一个水箱,一个装着厚厚的玻璃感光板的容器……更复杂的是操作,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谁也无法驾驭这个庞然大物。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曼第一次接触到照相机时,就忍不住想:照相机能不能做得小一些呢?伊斯曼坚持不懈的追求终于给感光业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1886年,小型、轻便“人人都会用”的照相机诞生了,伊斯曼为它起了一个字母不多,但读着响亮的名字:“柯达”。

  而在中国,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傻瓜相机”。

  温馨家庭回忆

  柯达建立品牌忠诚的另一着眼点在于建立清晰而有力的品牌识别。

  柯达早期广告多表现有孩子、狗和朋友的家庭场景,而且多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易于拍摄到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人们常可以从电台上收听到“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中,这些广告语深深刻进了消费者的脑海,使消费者自然而然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一名字联系在一起。

  世界胶卷之王

  柯达公司在很早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随着照相机销量的增加,胶卷冲印服务肯定会有大量的需求。于是在大家争相生产“立即自动”相机之时,柯达已将生产能力重点放在了胶卷的生产和冲印上。

  果然,柯达的胶卷销量猛增,同时几乎垄断了整个冲印市场。“迷你型”相机上市后,柯达又以同样的方法降低价格,使“人人都买得起”,结果柯达的胶卷、照相机及相关器材的销量扶摇直上,尽管爱克发拼力使出密集式供应的老方法,###、樱花不惜血本降价,但总敌不过柯达胶卷的销售量。

  感光界的霸主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4年,立即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纪录。

  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l/6。

  1990年、1996年,在品牌顾问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柯达位居第4,是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据新华社电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58
标题: 启示:百年柯达或以破产落幕的警示
百年柯达或以破产落幕的警示

2012-01-10 08:59:24  来源:###新闻网  编辑:王瑞芳

  有消息称柯达将申请破产保护,以保护该公司进行财务重组(1月9日《经济参考报》)。

  柯达,对中国乃至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很少有家庭没使用过柯达胶卷和柯达相机,无数倩影都被柯达定格,至今还在相框和影集里。然而,这家百年老店却将要走向破产保护地步,不但柯达公司以及柯达人伤感,无数消费者也黯然神伤。

  自2005年以来,柯达仅一年没有亏损,2008年以来一直严重亏损,在整个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88%,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21亿美元,十余年间蒸发了99%。即将破产的消息传出后,柯达股价上周三再度大跌近30%,上周四下跌6.15%。因其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公司已收到来自纽交所的警告,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将面临摘牌、退市。

  他们也曾尽全力进行自救。去年8月决定出售部分数码专利;曾与对冲基金接洽,希望筹到“过桥贷款”,但未能如愿。据说,现在正与摩根大通公司、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等大型银行讨论贷款事宜。破产保护期间,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曾经多少年垄断全球照相器材特别是相机和胶卷市场的柯达公司沦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发人深省的,也给世界包括中国所有企业以巨大警示。

  警示之一,在世界创新步伐日新月异情况下,哪个企业故步自封、拒绝创新,特别是电子消费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消费者喜新厌旧,没有新产品就会很快被市场淘汰。IBM的不景气、惠普的日渐衰落,都是输在创新不够上。民众感受最深、最为普通的电子消费品的手机市场演变就是最为有力的例证。摩托罗拉手机曾经多么的不可一世,甚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诺基亚的横空出世,使其地位逐渐走向衰落,最终无奈被谷歌收购。诺基亚手机更是风靡世界多年,市场份额天下无敌。但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3G触摸屏手机的出世,使得诺基亚很快走下坡路。诺基亚现在的股价已经跌到10多年来的最低点,市场预计最终将被微软收购。以笔者看,这些公司最终都输在创新不够、创新动力不足上。与此相反的是,苹果公司正是由于不断创新才取得全胜。

  警示之二,只有创新还不够,必须把创新变为生产力,转化成公司效益,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走在世界潮头才行。都说柯达是被数码相机打败的,但是,正是柯达于1975年发明了数码相机,但这家企业却错过了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在其鼎盛时期,柯达拥有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研发部门,企业拥有专利就高达几千项。然而,柯达公司却没有很好把创新转化成生产力和自己公司的利润效益,反而被自己发明的世界数码相机所打败,这颇具讽刺意味。

  警示之三,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影像市场占据绝对地位的柯达公司在一个时期“迷失”了方向,企业发展战略出现了问题。从整个战略上,柯达公司应该紧紧围绕自己优势的影像行业创新发展,比如1975年就发明了数码相机,应该把其做大做强,而其却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营起与其优势产业相差甚远的化学制品、浴室清洁剂和药检设备。再比如,在胶卷逐渐被淘汰出局时,柯达公司应该继续围绕照相器材寻求崛起,而其却投身到竞争更加激烈的打印机行业。这些战略上的不断失误,不能说与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不无关系。

  百年柯达的轰然倒塌,带给世界所有企业特别是创新力尚不足的中国企业以巨大警示,给无数企业以镜鉴! (余丰慧)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19 23:59
标题: 问题:柯达为何倒在了131岁生日这一刻
柯达为何倒在了131岁生日这一刻

2012-01-11 09:30:5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王瑞芳

  “串起每一刻,别让她溜走”,柯达胶卷这句广告语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谁也不会料到,曾经辉煌百年的柯达公司,在自己131岁生日的时候,正让这一刻“溜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柯达可能最早本月或下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1997年以来,柯达市值从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有人说,柯达是被数码技术打败的。的确,数码影像方便快捷、易于分享的特点,确实为传统胶卷所不能比。但吊诡的是,柯达正是数字摄影技术的发明者。早在1975年,柯达就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可惜,柯达的动作太慢了,当###和奥林巴斯这些竞争对手转向数码相机时,它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模拟相机胶卷上。

  1888年,伴随着“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口号,乔治·伊士曼为消费者带来了第一部简易相机。从此,他使笨重而复杂的摄影过程变得简单易用,并且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此后的岁月中,柯达不断开发先进技术,为客户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手中握有无数引领时代的发明专利,几乎成为摄影的同义词。从这个意义上讲,柯达毫无疑问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根据“一流企业搞标准、二流企业树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的传统观点,拥有这些资源,柯达大厦没理由突然倒塌。

  但市场就是这么无情,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无论曾给人带来多么美好的记忆,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柯达的成功是因为用创新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柯达的失败是纠结于自身成功塑造的标准。其实,从2003年开始,柯达就启动了两次战略转型,准备放弃传统胶卷业务,重心转向数码产品,但这意味着放弃自己传统的优势和巨额利润。

  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客户需要,在消费者看来,通过什么工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断体会到新奇、美好和方便。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造性毁灭”来描述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的消费者和产品、生产和运输方式、市场以及新工业组织形式”不断破坏着市场的均衡,实现超额利润,创造新的行业,同时淘汰旧的公司。

  从这个观点来看,柯达的失败或许就是因为它过于成功和庞大,以至于沉浸在成功的“标准”当中难以自拔。而反观现在如日中天的“年轻柯达”苹果、谷歌,我们就会发现,只有不断创新的产品才能塑造一流企业。只有不断追求产品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倒逼企业不断创新,成为“会跳舞的大象”。忘记这一点,即使捧着“标准”、“品牌”的金饭碗,早晚会面临出局的命运。(周龙)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0:31
标题: 最新——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预计明年完成美国业务重组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预计明年完成美国业务重组
2012年01月19日18:37新华网

新华网纽约1月19日电影像产品巨头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19日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渡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柯达说,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向纽约一家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之外的子公司则不受影响。

柯达表示,已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支持,并预计在2013年完成其美国业务重组。

柯达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公司董事会及整个高级管理团队一致认为,申请破产保护对于柯达的未来而言,是必要且正确的一步。

柯达胶卷曾是全球最成功的胶卷之一。1881年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士曼发明胶卷,1888年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启大众摄影新时代,其成功神话延续百余年。到1981年,柯达公司的销售额冲破100亿美元。

近年来,柯达公司在向数码设备转型阶段丧失了许多传统的胶片业务,竞争力不断下降,导致这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公司不得不决定出售旗下众多专利以维持现金流。

为节约经营成本,柯达自2004年以来累计裁员约20%,全球员工数从1998年的8.6万人减至2010年年底时的不足2万人。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0:33
标题: 最新: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周四开盘股价大跌35%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周四开盘股价大跌35%

2012年01月19日23:10

    中新网1月19日电 柯达今天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受此负面消息影响,周四美股开盘该公司股价下跌0.1947美元至0.36美元,跌幅高达35.1%。

  目前,柯达市值仅剩0.97亿美元。1997年2月,这一数字一度高达310亿美元,如今已缩水99.7%。

  柯达今天宣布,已经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以力争度过多年销售下滑所致的流动性危机,同时表示公司已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进行业务重组。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0:36
标题: 路透社:未掌握核心竞争技术导致柯达破产
路透社:未掌握核心竞争技术导致柯达破产
2012年01月19日15:06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下午消息,拥有131年历史的老牌摄像器材企业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当地时间19日早间向法院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柯达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地步有种种原因。

  近年来,现任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 Perez)带领柯达公司走向以消费者和商业打印机为重点的道路。但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同行竞争者层出不穷,该公司未能快速抓住更多的核心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数字技术,如数码相机,所以处于竞争的劣势,始终仍未能恢复每年的盈利能力。柯达自2007年以来不但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严重,导致柯达难以履行为其大量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和其他福利的义务,员工从6万人下降到7千人。

  彭安东说,申请破产保护将使柯达继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技术资产的价值,如在移动设备和其他设备中使用的数字成像技术,以及印刷技术。

  柯达表示,投资银行瑞德集团(Lazard Ltd)帮助柯达寻找买家购买其1100项数字专利的。其他重组顾问包括协助柯达重组的咨询公司FTI Consulting Inc,该公司副总裁多米尼克-迪拿波里(Dominic Di Napoli)将作为首席重组官,支持柯达现有的管理。(瑥丼)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0:45
标题: 柯达转型兵败之路:行动迟缓的巨人
柯达转型兵败之路:行动迟缓的巨人

2012年01月14日00:31经济观察报[微博]李娟

美国时间1月10日,柯达宣布对旗下业务进行重组,原有的三个业务部门将被削减至两个,分别为商用部门和消费部门。柯达称,重组并简化业务机构意在削减成本,为股东创造价值,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面临退市,是柯达眼下的最大难关。1月3日,因其平均收盘价连续30日跌破1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发布警告称,若其股价在未来6个月依然无法突破1美元门槛,将被取消上市资格。

1月10日,柯达的股价为58美分,而在巅峰时代1999年1月,柯达股价为每股78美元。

从传统B2C胶片影印到B2B数码打印,柯达10余年的转型历程纠结艰辛,走到如今却接近“断粮”。这家有着132年历史企业的转型之路,究竟是如何成为一条失败之路的?

挣扎求生

“接下来6个月对柯达会非常非常重要。”一位柯达内部人士语气沉重地说。他透露,在这期间柯达将会做出多项措施提振业绩以自救。

柯达1月10日匆忙推出的业务重组计划,正是自救措施之一。柯达行政总裁安东尼·彼里茨称,鉴于柯达的主要产品都将数码化,因此,公司的新架构是根据市场而不是根据功能来划分的。柯达希望,打印机、软件、包装等业务能在2013年时实现规模翻两番,达到公司总收入的25%,即接近20亿美元。“一旦柯达完成向数码公司的转型,我们未来的市场与现在相比将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需要重组,以赶上变革的步伐。”

相比之下,柯达向苹果和HTC发起的两起专利诉讼则有望直接为自身带来现金流。

在过去的132年中,柯达积累了近1万余项专利技术。此前,苹果、谷歌等公司就曾因涉嫌使用柯达专利被告上法庭。2010年,三星就支付给柯达5.5亿美元专利赔偿。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柯达目前的市值。

2011年,柯达决定一口气出售1100多项专利,这占去其专利总数目的10%。有机构估算这或许能为柯达换取30亿美元。不过,自7月份待售以来,该专利组合一直无人问津。

若出售旗下专利权组合从而增加现金流的努力失败,柯达将不得不在未来几周内寻求破产保护。柯达发言人则拒绝对此置评。

行动迟缓的巨人

从1888年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始,柯达的成功神话一度延续了上百年。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家百年老字号走到了十字路口:主营的胶卷业务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份额,但“影像数码化”的市场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选择?对于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柯达来说,尤为纠结。

战略上一再迟疑,导致柯达错失数码转型的恰当时机。等到其2003年下定决心转型,却为时已晚。

“长期以来,柯达对业务转型的必要性心知肚明,也不缺乏转型所需的技术储备,但在执行层面却异常的迟缓。”长期关注柯达的行业观察家于清教分析说。

在昔日光环的萦绕下,柯达遇到了一家规模庞大的百年老店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骗人中心副主任罗彪认为,尽管柯达率先发明数码相机,但柯达的成功此前一直是是传统业务的成功,基于此,传统业务部门对决策影响力甚大,企业资源也会优先配置到传统业务部门,从而导致其转型迟缓。

2003年,彭安东前任邓凯达曾宣布柯达全面向数码转型,柯达要削减72%的红利派发额度并向新兴的数码技术投资30亿美元,但该意见遭到了部分股东的强烈抵抗。

无法延续的转型

“柯达是一家非常不错的技术型公司”,即便已经离开,提起柯达,王华依旧颇多感慨。

在他看来,柯达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能力上。往远了看,柯达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积累了海量的数码影像技术专利,这些技术很多即使在今天依旧领先;而在转型数码、押宝打印机业务之后,柯达的产品在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上相比竞争对手毫不逊色。

在柯达中国区,高层的频繁更迭导致了转型方向无法延续。自从柯达中国区原总裁叶莺离职后,这一职位走马灯一般接连由陈志轩、傅志君、李强担任,几乎一年一更换。

一位前柯达员工回忆说,柯达2009年曾在中国力推一个名为“乐活馆”项目,即通过门店改造来重塑柯达门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具体做法一是改变原来门店的松散管理,所有门店都安装柯达的“中央厨房”,后台和柯达公司直接对接,二是新添加很多辅助性产品,如相框、墙纸、台历等60多种商品将放到门店销售。

这是当时柯达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志轩在2008年7月从飞利浦“空降”柯达后一直在推进的一个项目,也是柯达自2006年以来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动作。

陈凭借个人魄力一度说服总部为此争取到诸多资源和支持,亦大刀阔斧地做了很多前期投入。但是2009年底随着陈的离职,这一项目也基本无疾而终,原因则是新任的总裁傅志君“似乎对该项目不感兴趣”,注意力完全不在这里。

这一切导致的结果,是柯达的转型时间跨度之长、困难之艰巨远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亏损、出售业务、裁员、并购扩张……这些反反复复的煎熬,耗尽了柯达的资金,也耗尽了华尔街对于柯达的耐心。柯达只是错过了一次机遇,却没想到:代价竟如此巨大。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0:56
标题: 中国经营报论坛:胶片“霸王”柯达破产保护背后的真正原因
胶片“霸王”柯达破产保护背后的真正原因

(2012-01-19 19:18:40)
标签: 于清教柯达稻盛和夫中国经营报王佳财经 分类: 财经观察


中国经营报:我们要看到结果,又能了解成因。您认为导致柯达生病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您是否了解些细节和事实还原?柯达转型慢了真实原因什么?是否是大企业惯性思维,不愿舍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影响了创新与改革的脚步?

于清教:外电报道,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准备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以防万一无法售出数码专利。尽管柯达股价在最近一些交易日稍微回升,目前位于0.63美元,不足1美元已不如一卷柯达胶卷的价钱。柯达自1997年以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在整个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88%,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21亿美元。

导致柯达生病乃至破产保护的深层次原因,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太成功后迷失自我,忽略了危机。胶片时代,柯达依据其独特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设计了冲洗和打印的健全经营体系,成为上个世纪中国胶片市场的霸主。柯达数码转型的最大障碍或失败是因为它的胶卷太成功了,成为很难改变的东西。沉浸在成功的光环下,柯达迷失了,它没有充分重视数码时代的到来,即便是后来每年投入巨大的数码相机研发费用,但终因机体庞大、效率太低、固执的战略而将市场拱手相让于佳能和尼康。

2,有一种破坏叫创新,创新是双刃剑。任何企业的成败都是不可复制的,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不是每个企业、企业家都能踏准基点,错误的时间干了正确的事或正确的时间干了错误的事都不会成功,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创新如是。柯达在需要转型的时间却固执地干起了重复投资的事儿,没有把握准趋势,再大的创新注定是失败。

3,淡漠了市场需求趋势变化,导致产品更新缓慢。我们知道,只有那些成功转型的公司才能更好地体现差异化竞争,持续创造利润并锁定忠诚的顾客,而基于产品创新和顾客需求的企业经营转型才是柯达迫在眉睫的事情。

我记得2009年4月底时任柯达中国区总裁的叶莺离职,当时柯达全球CEO彭安东给叶莺离职时的信中甚至还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你的鞠躬尽瘁、矢志不渝,柯达无法取得今天在中国的地位。过高地估计了公关的力量或者说广告的力量,而忽视了产品本身,迟早是要被市场抛弃的。叶莺可能是ZF公关高手,但不是战略推荐高手。对于柯达的全球战略,彭安东当时不是不清楚,而是太固执地看到柯达美丽的羽毛,缺乏勇气和力量做出断臂求生的战略调整。积重难返,我们不得不深刻思考来自柯达自身的原因,更不应淡化外部环境的变化。

柯达转型缓慢的真实原因是市场,市场才是本质,我记得在柯达中国在最辉煌的2003年前还投巨资在中国建起了8000多家胶卷彩扩点,但在云时代、物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我们回头看当时柯达固执的经营投资和市场战略才是其遭遇灭顶之灾的根本原因。而错误的投资、错误的市场趋势预知并没有让柯达清醒,最终亦步亦趋地滑入连续亏损的边缘。大企业的傲慢,大象笨重的机制,无法舍弃过去成功的光环和羽毛,对于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的柯达来说,都早已是耳旁风。

正如柯达的广告语:“你只要按下按钮,其余的都交给我们!”而今按下按钮的人越来越多,但交给柯达的事情却越来越少。柯达疏忽了消费者拍摄图片的存储习惯和用途变化,一时的创新,却被持续的创新“干掉”,这也是柯达走到今天的必然。

中国经营报:多次尝试改革均未成功,是改革不够彻底?还是内部架构配合不到位,比如各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对新事业部不能形成有效支持等?亦或是战略判断本身就有问题?

于清教:对于柯达的改革,我认为,不是不够彻底,是根本无从下手,或者说是自己根本下不了手;战略错了,再多的投资和努力都是南辕北辙。战略判断的失误也导致各事业部、各部门之间不知所从,沦落到今天靠专利诉讼维持现金流和虚荣,这是惨痛的教训。走马观花式的人事更迭并不能真正将柯达从死亡的边缘上拽回来,如果不清晰自己的战略,不放弃过去的成功光环,不试图以产品和文化讨好参悟市场的真谛,即便是现在重组或者破产保护,都无从根本上拯救柯达。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危机早在2008年就给了柯达转型、求变、断臂求生的机会,而在危机时做出裁员、重组、转型时往往容易甩脱臃肿、走向涅槃。

还有,柯达的问题出在高层,决策层的执迷不悟甚至傲慢自负也是导致内部改革不畅、推行不力的主要因素。

中国经营报:柯达的公司战略上(如何转型?以及如何建立商业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虽然柯达在1997年、2001年、2006年都尝试过转型,为何还是失败了?这几次转型的背景和效果到底如何?是否为柯达的衰败埋下了隐患?另外,柯达本身还有什么个性化的公司战略?这些战略给柯达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影响(积极的或者负面的)?

于清教:1997年的转型失败是因亚洲金融危机后,柯达失去了抓住数码时代来临的机遇;2001年的转型不畅是因为柯达沉浸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侥幸中,没有把握市场需求变化;2006年也是,在奠定中国的胶片霸主后,柯达继续错误地低估了尼康、佳能等竞争对手,也低估了市场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延长胶卷生命周期、继续垄断赚取丰厚利润的异想天开中丧失了机会。正如当时的叶莺所分析,“市场比最善变的女人更善变,比最无情的男人更无情。”

在我看来,具有132年历史的柯达,其技术、品质都值得尊敬,作为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柯达理应不断创新、能够校正前进步伐中的错误,但正是这样的个性或者说文化,使得柯达一次次错过调整、转型机遇,一次次作茧自缚,终至今天的步履蹒跚、维艰。

同时柯达也是一家保守型的公司,面对数码时代的市场波涛,审慎的市场策略使其不敢冒进,这也是大公司发展的通病。但回头看稻盛和夫旗下的京瓷、KDDI乃是2010年力挽狂澜濒临破产的日航,我们不难理解再大的公司也必须厘清规则、建立起员工和伙伴的利益共同体,战略方向对了,执行难,难在利益分享,我个人坚持将员工利益放在第一,只有这样才能驱动组织为客户、市场、社会、股东创造价值。

对于柯达,时下最好的拯救,首先是剥离或出售不相关的业务单元、产品,依据产品分类设立事业部,而不是一锅烩;其次,要善于断臂求生,去除光环,围绕市场变化而为;另外,善待产业链、价值链,善于与巨头价值合作,以技术体现差异化,以品牌塑造差异化,而非抱残守缺、固执己见;还有,就是放慢脚步,善待创新,慎重扩张和投资。

要知道,创立一个伟大的公司需要耐心,需要进行长期投资、持续投资,但是错误的投资犹如病毒,它在加速自身危机的同时必然对社会链条造成伤害。更为重要的是,紧迫感、危机感的重建需要真正贯穿于柯达的战略核心。惧怕竞争、惧怕危机的公司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强烈吁请柯达邀请日本的稻盛和夫去柯达走一走,或许能够新生,找到逃离死亡之路。

作者系中青年管理学者,品牌营销传播专家,家电、新能源战略研究专家,海尔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池网创始人、董事长,《中国电池》杂志发行人等。
作者: 子怡宇宙第一    时间: 2012-1-20 01: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1:11
标题: 有一种破坏叫创新?——胶片“霸王”柯达破产保护背后的真正原因?
胶片“霸王”柯达破产保护背后的真正原因?

  中国经营报:我们要看到结果,又能了解成因。您认为导致柯达生病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您是否了解些细节和事实还原?柯达转型慢了真实原因什么?是否是大企业惯性思维,不愿舍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影响了创新与改革的脚步?

  于清教:外电报道,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准备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以防万一无法售出数码专利。尽管柯达股价在最近一些交易日稍微回升,目前位于0.63美元,不足1美元已不如一卷柯达胶卷的价钱。柯达自1997年以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在整个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88%,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21亿美元。

  导致柯达生病乃至破产保护的深层次原因,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太成功后迷失自我,忽略了危机。胶片时代,柯达依据其独特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设计了冲洗和打印的健全经营体系,成为上个世纪中国胶片市场的霸主。柯达数码转型的最大障碍或失败是因为它的胶卷太成功了,成为很难改变的东西。沉浸在成功的光环下,柯达迷失了,它没有充分重视数码时代的到来,即便是后来每年投入巨大的数码相机研发费用,但终因机体庞大、效率太低、固执的战略而将市场拱手相让于佳能和尼康。

  2,有一种破坏叫创新,创新是双刃剑。任何企业的成败都是不可复制的,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不是每个企业、企业家都能踏准基点,错误的时间干了正确的事或正确的时间干了错误的事都不会成功,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创新如是。柯达在需要转型的时间却固执地干起了重复投资的事儿,没有把握准趋势,再大的创新注定是失败。

  3,淡漠了市场需求趋势变化,导致产品更新缓慢。我们知道,只有那些成功转型的公司才能更好地体现差异化竞争,持续创造利润并锁定忠诚的顾客,而基于产品创新和顾客需求的企业经营转型才是柯达迫在眉睫的事情。

  我记得2009年4月底时任柯达中国区总裁的叶莺离职,当时柯达全球CEO彭安东给叶莺离职时的信中甚至还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你的鞠躬尽瘁、矢志不渝,柯达无法取得今天在中国的地位。过高地估计了公关的力量或者说广告的力量,而忽视了产品本身,迟早是要被市场抛弃的。叶莺可能是ZF公关高手,但不是战略推荐高手。对于柯达的全球战略,彭安东当时不是不清楚,而是太固执地看到柯达美丽的羽毛,缺乏勇气和力量做出断臂求生的战略调整。积重难返,我们不得不深刻思考来自柯达自身的原因,更不应淡化外部环境的变化。

  柯达转型缓慢的真实原因是市场,市场才是本质,我记得在柯达中国在最辉煌的2003年前还投巨资在中国建起了8000多家胶卷彩扩点,但在云时代、物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我们回头看当时柯达固执的经营投资和市场战略才是其遭遇灭顶之灾的根本原因。而错误的投资、错误的市场趋势预知并没有让柯达清醒,最终亦步亦趋地滑入连续亏损的边缘。大企业的傲慢,大象笨重的机制,无法舍弃过去成功的光环和羽毛,对于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的柯达来说,都早已是耳旁风。

  正如柯达的广告语:“你只要按下按钮,其余的都交给我们!”而今按下按钮的人越来越多,但交给柯达的事情却越来越少。柯达疏忽了消费者拍摄图片的存储习惯和用途变化,一时的创新,却被持续的创新“干掉”,这也是柯达走到今天的必然。

  中国经营报:多次尝试改革均未成功,是改革不够彻底?还是内部架构配合不到位,比如各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对新事业部不能形成有效支持等?亦或是战略判断本身就有问题?

  于清教:对于柯达的改革,我认为,不是不够彻底,是根本无从下手,或者说是自己根本下不了手;战略错了,再多的投资和努力都是南辕北辙。战略判断的失误也导致各事业部、各部门之间不知所从,沦落到今天靠专利诉讼维持现金流和虚荣,这是惨痛的教训。走马观花式的人事更迭并不能真正将柯达从死亡的边缘上拽回来,如果不清晰自己的战略,不放弃过去的成功光环,不试图以产品和文化讨好参悟市场的真谛,即便是现在重组或者破产保护,都无从根本上拯救柯达。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危机早在2008年就给了柯达转型、求变、断臂求生的机会,而在危机时做出裁员、重组、转型时往往容易甩脱臃肿、走向涅槃。

  还有,柯达的问题出在高层,决策层的执迷不悟甚至傲慢自负也是导致内部改革不畅、推行不力的主要因素。

  中国经营报:柯达的公司战略上(如何转型?以及如何建立商业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虽然柯达在1997年、2001年、2006年都尝试过转型,为何还是失败了?这几次转型的背景和效果到底如何?是否为柯达的衰败埋下了隐患?另外,柯达本身还有什么个性化的公司战略?这些战略给柯达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影响(积极的或者负面的)?

  于清教:1997年的转型失败是因亚洲金融危机后,柯达失去了抓住数码时代来临的机遇;2001年的转型不畅是因为柯达沉浸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侥幸中,没有把握市场需求变化;2006年也是,在奠定中国的胶片霸主后,柯达继续错误地低估了尼康、佳能等竞争对手,也低估了市场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延长胶卷生命周期、继续垄断赚取丰厚利润的异想天开中丧失了机会。正如当时的叶莺所分析,“市场比最善变的女人更善变,比最无情的男人更无情。”

  在我看来,具有132年历史的柯达,其技术、品质都值得尊敬,作为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柯达理应不断创新、能够校正前进步伐中的错误,但正是这样的个性或者说文化,使得柯达一次次错过调整、转型机遇,一次次作茧自缚,终至今天的步履蹒跚、维艰。

  同时柯达也是一家保守型的公司,面对数码时代的市场波涛,审慎的市场策略使其不敢冒进,这也是大公司发展的通病。但回头看稻盛和夫旗下的京瓷、KDDI乃是2010年力挽狂澜濒临破产的日航,我们不难理解再大的公司也必须厘清规则、建立起员工和伙伴的利益共同体,战略方向对了,执行难,难在利益分享,我个人坚持将员工利益放在第一,只有这样才能驱动组织为客户、市场、社会、股东创造价值。

  对于柯达,时下最好的拯救,首先是剥离或出售不相关的业务单元、产品,依据产品分类设立事业部,而不是一锅烩;其次,要善于断臂求生,去除光环,围绕市场变化而为;另外,善待产业链、价值链,善于与巨头价值合作,以技术体现差异化,以品牌塑造差异化,而非抱残守缺、固执己见;还有,就是放慢脚步,善待创新,慎重扩张和投资。

  要知道,创立一个伟大的公司需要耐心,需要进行长期投资、持续投资,但是错误的投资犹如病毒,它在加速自身危机的同时必然对社会链条造成伤害。更为重要的是,紧迫感、危机感的重建需要真正贯穿于柯达的战略核心。惧怕竞争、惧怕危机的公司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强烈吁请柯达邀请日本的稻盛和夫去柯达走一走,或许能够新生,找到逃离死亡之路。 作者系中青年管理学者,品牌营销传播专家,家电、新能源战略研究专家,海尔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池网创始人、董事长,《中国电池》杂志发行人等。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1:20
标题: 纽约时报:战略失误早已预示柯达走向衰落
2012年01月19日15:27

  腾讯科技讯(瑥丼)北京时间1月19日下午消息,在周四早晨,具有131年历史的老牌摄影、摄像器材制造商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柯达最终倒在了努力适应日益数字化世界的征途中。

  柯达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 Perez)在新闻发布会上伤感的表示,在柯达创建数字业务的同时,柯达已经有效的退出了一些传统业务,关闭了13家工厂和130个加工实验室,并且从2003年开始将公司员工数量裁减了4.7万人,柯达在未来将进一步完成成本结构的调整和对非核心资产的货币化改革。

  但彭安东还是未能阻止柯达的破产申请。

  实际上,柯达面对日益发展的数字技术已经步履维艰。在去年未能在电子图书市场获得立足点,而在在线媒体零售市场又败给了Netflix。特别是在面对来自亚洲的竞争对手的挤压下,柯达的表现差强人意。

  2003年开始,柯达实际上就已经停止了对一些新技术的投资。而2004年,柯达又押宝喷墨打印机技术,但是这一战略也失败了,激光打印机技术迅速的成为市场主流,柯达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

  此外,管理层的战略失误也是造成柯达破产的原因之一。居然把专利诉讼当做赚钱的手段,可见柯达的衰落征兆早已显现。

  根据提交的破产申请文件显示,柯达截止2011年9月30日总资产为51亿美元,但债务总额为67.5亿美元。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1:21
标题: CNBC:柯达管理层认为破产申请无可避免
CNBC:柯达管理层认为破产申请无可避免
2012年01月19日16:10

腾讯科技讯(瑥丼)北京时间1月19日下午消息,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当地时间19日早间向法院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柯达公司称已经获得花旗集团9.5亿美元,为期8个月的资金用于重组业务。

柯达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 M. Perez) 在一份声明中称,“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团队一致认为此举(申请破产保护)势在必然,是柯达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步。”

柯达表示,旗下在美国的分公司均已按照破产法第11章公司重组的要求,向美国纽约南区破产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美国以外地区的分公司则不在提交破产保护之列。 自2007年起柯达一直未能实现年度盈利,也未能阻止现金枯竭,且难以兑现员工养老金等其他福利的承诺。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1:22
标题: 福布斯:柯达申请破产后不久将被强制退市
福布斯:柯达申请破产后不久将被强制退市
2012年01月19日17:13

腾讯科技讯(瑥丼)北京时间1月19日,福布斯网站刊登题为《柯达回答关于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提问》的评论文章,现全文摘要如下:

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当地时间19日早间宣布,该公司已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向纽约一家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柯达公司表示,申请破产保护的目的是加强该公司在美国和国外的的偿债能力,使非战略性的知识产权能够赚钱,合理地解决遗留的负债问题,使该公司把重点放在其最有价值的业务上。

柯达表示,该公司已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支持,以提高资金流动性和营运能力。柯达认为在第11章的破产保护下,该公司有充足的流动性经营业务,并在正常贸易中继续为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该公司预计可支付雇员的工资和福利,并继续实施客户计划。

柯达认为第11章提供给它最好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数字专利的价值和其印刷和沉积技术。该公司预计在2013年完成其美国业务重组。在关于第11章申请的新网站上,柯达预计其股票将从纽约证交所摘牌。

下面是该公司的投资者对破产保护申请的提问:

“为什么柯达要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呢?

为了完成公司的转型,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柯达公司的董事会得出结论:法院监督的重组计划将最有效地保护本公司的长期商业利益。美国以外的子公司则不包括在破产保护申请的范围内。

你会继续发布季度财务业绩吗?

柯达将向破产法院提交每月的营运报告,并计划在kodak.com网站的“投资者关系”中发布每月的营运报告。本公司将继续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季度和年度报告,这也将在kodak.com的“投资者关系”公布。

您还将举行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吗?

我们不会在重组程序期间举行季度电话会议。

您会在二月举行投资者年度战略会议吗?

不,这已经被取消。

破产保护申请是否意味着柯达公司的股票肯定会被摘牌?需要多久时间?

是的。时间将由纽约证交所决定。

纽约证券交易所12月开始的退市通知现在会加速吗?

退市程序的决定权在纽约证交所,我们希望我们的申请成为他们掌控时机的决定因素。

柯达被摘牌时,你会申请另一家交易所上市吗?

我们期望退市后不久,我们的证券在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市场挂牌。

柯达公司的证券在未来拥有什么样的价值?难道现在不值钱吗?

此时,柯达不能直接对本公司的证券的价值发表评论。有关您的个人投资决策的问题,你不妨征询专业投资顾问。

股东有权向法院提出索赔吗?

没有。

柯达股东就其投资是否有持有或出售股票的权力?

股东应咨询自己的专业投资顾问,以评估其个人的投资情况。

投资者在哪里可以取得更多资讯?

关键的法庭文件及其它相关信息将可在我们的专用网站www.kodaktransforms.comwww.kodak.com网站的“投资者关系”中找到。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1:28
标题: 骇人听闻之——柯达迟暮启示: IT还将杀死谁?
柯达迟暮启示: IT还将杀死谁?
2012年01月07日03:2321世纪经济报道



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位于1美元以下,纽交所“不得不”向柯达发出退市警告。实际上,整个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与其历史最高价相比,跌幅更是超过99%。

一个曾经无所不能的企业,也会因此而被定格。2012年,柯达迎来自己131岁生日的时候,也许将面临着真正的末日宣判。

实际上,这似乎是一场迟早要来的葬礼。

靠不住的“品牌”

柯达,一个美国式成功品牌的代表,一个曾经占有寡头地位的企业,一个被看作像可口可乐一样拥有品牌忠诚度但比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还要高的企业,曾经所向披靡。直到2009年6月,柯达公司宣布其长达74年历史的KODAchrome(柯达康)彩卷于当年年底停产。

30多年前,著名歌星保罗·西蒙有一句歌词——“妈妈别拿走我的Kodachrome)——体现了一个领导型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后,如果再在哪里听到一个流行词汇Chrome,或许人们只会知道它代表Google的浏览器,而不会想到是柯达曾经辉煌的胶卷。

柯达早已意识到了传统影像市场的萎缩,但是直到2003年才比较大规模的启动面向数码时代的转型。当时的日本对手佳能、尼康等已经在技术上做了丰富的储备。饶是如此,到2005年,依靠强大的固有品牌和渠道,柯达在美国数码相机市场上仍位居第一。

但是,柯达过往的成功、家族势力内部的错误坚持,让柯达的转型之路放慢下来。

决策层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传统数码的缓冲,一方面逐步向数码转型。著名的动作之一就是,在2003年柯达控制了中国本土最后一家竞争者——乐凯的20%股份,仅在中国就拥有了8000家连锁冲印店。

数码大潮的速度之快超出了柯达的想象,资源分散让其背负了想赢怕输的包袱,柯达数码相机的落后差距反倒被拉大了。数据显示,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2000年为143亿美元,2003年为41.8亿美元。2004年,柯达亏损1.13亿美元,2005年亏损7.99亿美元,从此没有彻底翻身。

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品牌的传说是,假如有一天一场大火把可口可乐公司烧掉了,只要配方还在,很快就会重建一个可口可乐公司。或许确实如此,99.61%的水、碳酸、糖浆,加上 0.39%的配方,这就是可口可乐。《商业周刊》和全球著名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联合评选的2008年全球品牌价值100强中,可口可乐品牌价值就超过687亿美金。

同样的话也可以套用在柯达身上吗?不要忘记,在同样的评选当中,柯达2003年的品牌价值超过78亿美元,而2004年就仅剩下52亿美元,更不用说以后的彻底出局了。

曾经巨大的品牌价值,倏忽即逝。纸面上曾经巨大的品牌资产对于柯达的重生而言,作用甚微。从1896年首届奥运会开始,柯达就开始赞助体育赛事,通过大型体育赛事进行品牌宣传成为柯达的传统项目。从 1986年奥运会开始“TOP计划”,柯达成为2004年前每一届奥运会的 “TOP赞助商”。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柯达开始步入困难期的时候,它依然是“TOP赞助商”,但是,这已经无助于挽救柯达的命运。

IT的杀手本质

毫无疑问,柯达死于IT。

柯达与IT原本毫无关系,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一伺数字化介入到影像领域,柯达就像是放入加速齿轮里碾压的胶卷,最初还有可以逃脱的机会,最终却被撕得粉碎。因为,数字化的技术更新换代是如此之快,日本主导的数码相机群狼迅速就占领了市场,并且拥有技术制高点,让柯达这个老巨人一下子陷入到落伍的境地。

更致命的是IT的进化,一旦上升到某个平台,就开始了加速进化。数码相机的技术演进如此之快,以至于柯达虽然投入巨资也追赶不及——这甚至都不能完全看作是柯达决策层的错误,这是代际更迭中常见的宿命。

IT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一旦可以替代掉老技术,就能够以最无情的手段将其杀死。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新技术代替老技术,不仅限于IT对非IT的代替,IT业之间的替代更加残酷、迅猛。因此,我们在柯达的葬礼上,真正关注的不应该是“死者”,而是苟活者的命运。

比如,众所周知iPhone的产生对诺基亚、索爱等传统非智能手机市场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殊不知,更大的影响来自于对手机市场之外的影响,比如众多的数码手机厂商,那些低端的数码相机、MP3等等都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奥林巴斯、索尼等数码相机业务受到的冲击,丝毫不逊于诺基亚们。

所以,请密切关注IT这个杀手,传统企业使用了IT技术,未必带来利润的提高,但是IT企业一旦反向介入传统领域,却可能成为真正的掠食者。比如,电商领域的亚马逊,比如即将面世的苹果iTV、比如云计算冲击下的U盘、移动IM竞争下的短信……这背后,传统的销售渠道、电视机、移动存储、运营商人人自危。

在人们享受IT带来的低成本、便捷性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它的杀手本质。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0 01:30
标题: 昔日辉煌?数字告诉你!
昔日辉煌

·胶卷时代占据全球2/3市场份额
在"胶卷时代"曾占据全球2/3份额的柯达已渐渐走向没落。
·1997年2月市值最高310亿美元
2004年至今,柯达仅2007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如今的1.75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0%以上。
·巅峰时期全球员工达14.5万人
在巅峰时期,柯达的全球员工达到14.5万。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工程师、博士和科学家。
·1975年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
1975年,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130年攒1万多项专利
历经百年的品牌价值之外,最值钱的就是攒了130年的1万多项技术专利。柯达开始四处兜售数字图像专利组合1100项。
作者: AMAN    时间: 2012-1-20 09:01
我是一个民用影像的研究者。

柯达的轨迹,我清楚。

柯达的没落不是柯达自身的问题,而是行业终点的问题,同例的其它行业还有很多,汽车行业,品牌老大或者我们熟悉的制造VCD机器的爱多。


柯达带给了世界很多宝贵的经验,例如企业管理也很杰出。
但柯达还有最失败的地方,就是用柯达的优势造成柯达的失败。
这并不是简单的垄断的问题可以解析的,柯达的走在行业的顶峰,却失去了基础,这才是各个行业值得警醒的地方。



柯达近年多次强调企业转型的预期与结果并不匹配,结果与愿望货不对版。
同时,现代企业管理中,哪一位管理者能准确的按照计划到达目标?
几乎没有。
能预测阻碍计划发展的事情,并给予解决的,最后让结果顺利实现,那是神仙?
不是,那是现代精细管理的最高水平。
我在2011年初就发布过类似的讨论帖子《知己,扬长避短,知彼,掌握关键,知未来,未雨绸缪。
http://bbs.inknet.cn/viewthread.php?tid=158946&highlight=

管理技术,纵观全球,打着灯笼也难找几位,而我们的熟知的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的诸葛亮,最后也没能出祁山进中原。
现在流行的的一句话是“可持续发展”,基本也是一句学术术语的空话,持续发展与自身有什么联系?
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是自己却没有尝到一口鲜,CANON却预计在2016年,在中国达到100亿美元的营业额(各种产品),不过在我看来,100亿美元在逻辑上不是个终点,而我在给中国柯达的建议信里面,有关于柯达盈利新方向以及未来几年预期的效益,不比CANON的差,而且我的建议是以影像为基础方向的,不涉及柯达转型的方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柯达的问题不仅仅是柯达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还会有其他行业其他企业步后尘的。
所以柯达的研究比传统的企业学术研究要深远或者说更简单。



看到多远的过去,就看到多远的未来。
我们不要对形式主义的学术研究过于痴迷,而是对有用的有效的技术理论给予应用,而这些是学习者没有学习理论研究之前必须掌握的本能,也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涉及知识研究的前提是,先掌握如何阅读、如何理解、如何学习的问题,这本来是3岁孩童就要掌握的本能,却在成年人学习研究的时候,被我再次提出。这也是我在研究问题的时候,看到的一个人类学习的缺陷。

而本文,州州想通过研究柯达,(为鸿盛论坛)带给世界一个学术成果的愿望。
在我眼里,不是什么难题。
我在牛云的论坛发表过《现代文印行业——社区营销之难》《文印经理人之痛》
随时可以扩大到《企业经理人之痛》《柯达之难》《世界企业的终点》《骗人的新衣》的层次,
不过,这对我不重要,无非就是新学说。

而我强调的‘如何学习’(不过没有在这个论坛发变过这个观点),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石。
只有知道如何学习,才能吸纳有用的知识跟经验,之后才是更高层次的研究与创新。
虽然现在的学历普遍提高,但不见得最基础的学习的方法有什么优势甚至科学。
这好比火箭上天,每一个螺丝都不能有差错一样。

所以,在做行业研究的时候,纵观各种元素关系,在这世界上息息相关,而我们却往往忽视非常关键的基础元素,没有这些元素,多大的建筑都难以为继。

所以撰写一部成年人看的《重头再来,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它的作用比了解柯达问题更大更有用。

[ 本帖最后由 AMAN 于 2012-1-20 10:49 编辑 ]
作者: 上海DJ    时间: 2012-1-20 09:18
柯达带给了世界很多宝贵的经验是在全是抽水马桶的市区里买传统马桶是要饿死的.
作者: chenchunbang    时间: 2012-1-20 09:46
最后一次使用胶片傻瓜机拍照好像是95年的事情了。现在还在使用胶片的大概只限于一些特定范围的行业了。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1 00:50
标题: 好一个 病树前头万木春!
原帖由 AMAN 于 2012-1-20 09:01 发表
我是一个民用影像的研究者。

柯达的轨迹,我清楚。

柯达的没落不是柯达自身的问题,而是行业终点的问题,同例的其它行业还有很多,汽车行业,品牌老大或者我们熟悉的制造VCD机器的爱多。


柯达带给了 ...


如果柯达不曾那么优秀,如果柯达确实跟影像或者喷墨无关;如果柯达之难不是本坛极度相关的主题,我想大家不会在春节假期的冬夜,谈论这些事情。

赞赏学习学习的能力。你的知识有时候会让你走弯路,除非你能学会怎样辨别这些知识的正误和真伪。

总之,一摊子事情要讨论:我们中国的企业没那么优秀,优秀到那种地步的时候,柯达这一课的学问就用得上了。

中国很多企业不是牺牲在一百年以后,而是面对所谓未来事业,一哄而上,都来抢什么东西。没有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这使我们想到了朝阳的光伏产业,多少企业牺牲在这个优秀的行业尚未发展的时期!

有时候是资本自己在创业,人,人去哪里了?

谢谢您的观点,我们来看看有什么新消息!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1 00:53
标题: 新浪观点:柯达恐难东山再起:或转型为知识产权公司
柯达恐难东山再起:或转型为知识产权公司

2012年01月20日 22:37  新浪科技微博

  导语:国外媒体今日发表文章称,尽管柯达仍拥有一些令人羡慕的资产,但这些还不足以令公司东山再起。

  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尽管已申请破产保护,柯达仍拥有一些令人羡慕的资产:一个黄金品牌,强大的技术实力,如大量专利,以及每年4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

  但这些还不足以令柯达东山再起。柯达目前正处在十字路口上,结果只有两种:步入蒙哥马利·沃德百货公司(Montgomery Ward)和Circuit City后尘,申请破产后从未东山再起;另一个结果就像通用汽车一样,申请破产保护后再次崛起。

  至于柯达,许多重组专家并不感到乐观。专家们表示,出售部分业务和专利是明智之举,但柯达很难恢复昔日光彩。

  芝加哥重组咨询公司Development Specialists CEO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称:“柯达处在悬崖边上,他们已经尽力了。柯达时代已经过去了。”

  布兰特还称,柯达的唯一希望是重组为一家知识产权公司。首先,柯达必须要准备好代售专利,然后决定是否需要根据公司产品来出售这些专利,还是保留它们,在未来几年内重塑公司。

  柯达已任命FTI Consulting咨询公司副总裁多米尼克·迪那波利(Dominic DiNapoli)为首席重组官,预计于明年完成美国业务重组。

  洛杉矶企业重组咨询公司NHB Advisors董事总经理加里·阿德尔森(Gary Adelson)称,无论柯达现在做什么,可能都已经太晚了。阿德尔森称:“我没法想象出柯达将来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失败。”

  一些专家认为,只有削减养老金和员工成本,处理一些最没有价值的资产,柯达才可能见到希望。

  财务专家哈莱什·萨普拉(Haresh Sapra)称,柯达只有专注少数几项核心业务才可能继续存活。萨普拉说:“他们可能回归根本,专注于一项或两项能够自立的核心业务。”

  主要希望还是在于数字业务,该业务去年的营收约为45亿美元,约占总营收的75%。这些业务包括消费者设备,如自助式照片打印亭、打印机和扫描仪等。

  纽约破产律师事务所Neiger LLP合伙人爱德华·尼格尔(Edward Neiger)称:“如果能对当前产品进行完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没有理由不重获新生。”

  非营利机构Heartland Institute副总裁埃里·利尔(Eli Lehrer)称,对于柯达而言,最好的结局就是效仿宝丽来(Polaroid)。相机厂商Polaroid 2008年申请破产保护,2009年被PLR IP Holdings收购后再战江湖,宝丽来品牌得以保留。

  利尔称:“柯达的品牌知名度更高,尽管这还不足以让柯达不裁员或让股东有所保留。”(李明)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1 00:56
标题: 著名经理评论家 吴伯凡:柯达不是死于数码相机 而死于创新意识薄弱
吴伯凡:柯达不是死于数码相机 而死于创新意识薄弱



2012年01月20日 18:53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月1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天下公司》“名家专栏”之《伯凡非常道》,《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为您评说:柯达留下了什么?

  吴伯凡: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柯达留下了什么?1月19日也就是昨天,柯达公司宣布,柯达及其美国的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新年伊始即出现的柯达申请破产保护的传言终于得到了证实。

  柯达此次是根据美国的破产法第11章申请的破产保护,而不是根据破产法的第7章直接申请破产。在破产保护下,柯达将进行业务重组,一些公司在破产保护下进行业务重组最终起死回生,这样的例子是有的,比如说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但是柯达的业务重组,本人是并不看好的,通用汽车公司之所以能够起死回生,除了美国ZF给予巨大的援助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汽车虽然不是朝阳产业,但它仍然是具有稳定的巨大市场需求的产业。而柯达的主产品是胶卷,它正在成为文物级的产品,早在两年多前柯达就已经停止了对这种产品的生产,柯达是在财务状况相当恶化,没有主打产品作为现金流的著称的情况下,来开拓新的业务、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其难度不可与通用汽车同日而语,我个人很不看好柯达的这次的业务重组。

  如果说柯达是否最终破产也许还有悬念的话,那么柯达的商业模式,它的创新能力的破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柯达的大败绩早已注定。柯达在2000年的销售额达到历史的最高峰,但就是在这个时候柯达的败局已定了,柯达公司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业绩其实是一种回光返照,而这种回光返照的业绩让柯达的管理层本来该有的强大危机感大大降低,让他们在沾沾自喜和自我安慰中搁置业务的变革和重组。如果重组不是发生在今天申请破产保护的情况下面来进行,而是在10年前、15年前来进行,柯达的命运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那个时候数码相机方兴未艾,还没有与柯达的胶卷和相机形成正面的冲突,而柯达的品牌现金流、研发生产能力都处于鼎盛时期,业务转型可以相对的从容稳健而有实质性的展开,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在危机重重、茫然失措、内缺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进行的。

  柯达自我更新的希望和机会就在管理层的一次次的拖延和犹豫中逐渐的丧失了。自2000年起,柯达胶卷的销售量持续下降,到2007年胶卷相机在相机总数中已经锐降到3.4%,到2009年已经接近于0,为什么局外人都能看到的危机而柯达的领导者和管理层能够视而不见呢?其实他们并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无力回天。有人说柯达的命是被数码相机革掉的,但真正革掉柯达命的是他自己,发明数码相机的不是别人正是柯达自己,它在1975年就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是别的企业却用它发明的东西革了他的命,真正革掉柯达命的不是数码技术,而是柯达对于新技术以及新业务还有新的商业模式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恰恰与柯达的核心竞争力有关。

  1881年创立的柯达公司,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都成为美国企业甚至世界企业的标杆,它成为长期是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企业,这种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柯达逐步的绑架,大大限制了它的商业模式和业务的创新,甚至是最后连创新的愿望都没有了。管理学家哈默尔说,当新的游戏规则出现的时候,那些旧的游戏规则成长起来的强大公司,即使不会马上消失,也会逐渐的在新规则中变得无关紧要。而柯达之所以在新的游戏规则当中逐渐的变得无关紧要以至于最后处于破产的边缘,原因就在于它的核心竞争力太强大了,强大到成为一种强大的枷锁,一种舒舒服服的枷锁,让它失去了创新的冲动和勇气,让它对新的业务曲线的培植丧失兴趣、丧失这种动机,最后当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失去竞争力的时候,它发现没有什么能够救他了,这就是柯达的悲剧性的命运。

  它给我们留下的最大一个教训是一个企业不管它有多么强大,它有多么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缺乏了那种自我更新、自我颠覆、自我破坏的这种勇气和能力,导致我们成功的逻辑最终会让我们走向失败。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1 01:03
标题: 经济界震动:不亚于海啸
柯达给企业管理者好好震动了一番,不是么,要不然那么多大网站,都开了专题。

新浪:

http://tech.sina.com.cn/z/kodakbanrupt/

腾讯:

http://tech.qq.com/zt2012/kodakpochan/index.htm

搜狐:

http://it.sohu.com/s2012/kodakfilesforbankruptcy/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1 01:13
标题: 科印网:柯达意欲通过重组坚守图文传播业
柯达意欲通过重组坚守图文传播业

时间:2012-01-20 来源:whattheythink 作者:帕特里克·亨利/高晶编译

【内容提要】作为在柯达公司宣布破产之前就已经宣布进行组织重构调整的一部分,图文影像集团(GCG)将与其他两个产品线(娱乐影像和商业胶片)组合而新成立一个商业分部。但是,佩恩说,除了与重组有关的几个行政任命外,图文影像集团的客户与柯达公司的日常业务关系并没有任何改变      柯达在它试图摆脱破产的过程中将继续推进其图文传播的业务,将其数码印刷以及工作流程业务视为其生存和未来成功的关键。

  这是柯达公司副总裁克里斯·佩恩传达出来的信息的本质--营销,企业对企业。佩恩在这个已有132年历史的公司依据第11章破产保护提出申请之后,与记者进行了交谈,他说,这一举动不会削弱柯达对其图形传播行业客户的承诺,也不会影响为他们服务的能力。

  据佩恩说,柯达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方熙在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视频中提到,图文传播行业的重心位于“最有价值的业务线”中。佩恩回应说,图文传播领域会被视为柯达恢复计划的“重要支柱”。

  作为在柯达公司宣布破产之前就已经宣布进行组织重构调整的一部分,图文影像集团(GCG)将与其他两个产品线(娱乐影像和商业胶片)组合而新成立一个商业分部。但是,佩恩说,除了与重组有关的几个行政任命外,图文影像集团的客户与柯达公司的日常业务关系并没有任何改变。

  佩恩也像方熙一样,强调申请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柯达公司已经歇业或准备要歇业了。佩恩表示,藉助于第11章破产保护,其他行业的大公司都以更加强大、更具竞争力的形像重返舞台。

  他补充说,柯达预计将在2013年的某个时候根据第11章完成重组。该公司已经获得了来自花旗集团的9.5亿美元的信贷,相信它已拥有足够的流动现金在第11章破产保护的期间进行正常的运作。

  “由于他们代表的是公司的未来,”佩恩说,“柯达有关图文传播的产品线(包括墨粉和喷墨数码印刷系统)在重组过程中都不会在研发方面发生问题。”他还解释说,柯达公司计划通过出售专利和知识产权来增加现金流的做法并不会影响这些产品的发展。

  佩恩说,柯达公司打算出售的知识产权完全是有关消费品方面的,其只占有到公司业务的大约10%。与此相反,“我们将继续把重点放在建立我们在图文影像集团里的专利产品线。”

  这个专利产品线将在2012年德鲁巴印刷展览会上展示,柯达原来的展览计划丝毫没有受到申请破产保护的影响。 “我们在这方面拥有充分的力量,”佩恩说。

  说起GUA 2012年图像用户协会的会议,柯达的客户研讨会在新奥尔良举行,佩恩指出,柯达的客户泰然面对宣布破产的消息。他说:“我们客户对此大力支持,他们看到,我们在这个行业很有前途。”

  受到最近频频出现的其他行业领先的公司,如曼罗兰的破产和Alpha图形公司的出售这类新闻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因此而更加坦然。“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这种正在进行的合并活动,”佩恩说。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1 01:25
标题: 破产保护必须的结果是:柯达退市的消息终于传来
柯达股票开盘9分钟大跌35% 纽交所停止其交易

2012年01月20日00:50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1月20日凌晨消息,纽约证券交易所管理公司(NYSE Regulation, Inc.)周四宣布,该公司决定立即停止伊斯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的普通股交易。柯达公司的股票交易代码为“EK”。

在周四美股开盘后,柯达股价便大跌35%,仅交易了短短的9分钟并戛然而止,股价从周三收盘时的每股55美分直线下跌至每股36美分。

纽交所管理公司表示,他们已经确定柯达公司的股票不再适合上市交易。该决定是在柯达于周四早些时候向美国纽约南区破产法庭提交第十一章破产保护申请后作出。纽交所管理公司称,柯达申请破产的进程在时间上和结果上,以及这对柯达公司普通股股东产生的最终影响都存在不确定性。

================================

由于苹果手机绑定了一些诸如微软和谷歌等美国股市的股票,我也添加了“EK”。就在某天早上发现其一天下跌25%的时候,已经预见到这个巨人,难逃一劫。

经过长期低于一美元股价的运行,柯达市值仅仅不到一亿美元。也就是区区几亿人民币就可以收购柯达很多股权,一些中国的中小型民营都可以出手了!

这种结果却是使了解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影像界人士,难以承受!
作者: 张杰工作室    时间: 2012-1-25 23:17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一点也没有让人感觉突然。
    10多年前,能看到柯达的彩色喷墨打印机,只可惜就那么昙花一现。
    柯达也曾是数码的领跑者,只可惜停下来喘气后再也没有跟上潮流。
    曾经的巨头,轰然倒下,不进则退,这是行规。曾经的辉煌,只代表曾经而不能代表未来。
    柯达的现状,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思索的问题。

作者: 无限精彩    时间: 2012-1-28 12:18
感谢州州发布了这个令人深省的话题,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个公司的成败的时间不断在缩短,我们想不到,柯达自己都一样都想不到-------
   

  1888年,乔治·伊斯曼使照相机走入寻常百姓家,“柯达”也几乎成为摄影的代名词。此后的100年间,柯达公司曾占据过全球2/3的摄影产业市场份额,拥有超过14.5万名员工。然而数码时代的转型失败,使其市值在15年间从300亿美元蒸发至1.75亿,进入“破产倒计时”。在中国,柯达“串起每一刻,别让她溜走”的广告语曾经深入人心。现如今,曾经辉煌百年的柯达公司即将让这一刻“溜走”。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一个百年老店在目前IT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到几年就破产了,危机意识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





-------------------点滴之间,无限精彩 ----------------


倾力打造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提供最佳的喷墨方案,令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赚更多的利润!


QQ:276615290 无限精彩
作者: 小七七    时间: 2012-1-30 08:44
值得深思
作者: 小七七    时间: 2012-1-30 10:01
已经有美能达、爱克发、康泰时等影像巨头相继倒下。联想起过去一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苹果取代诺基亚,雅虎五年三度换帅,在创新浪潮波起云涌之时,企业若不能与时俱进,果断求变,只会被市场淘汰。
作者: 弓虽弓虽    时间: 2012-2-1 09:47
创新才能维持百年企业,但百年企业的文化又没办法大刀破斧的变革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2-1 12:13
原帖由 弓虽弓虽 于 2012-2-1 09:47 发表
创新才能维持百年企业,但百年企业的文化又没办法大刀破斧的变革



感谢各位喷友的热情评论;

还有柯达的体制:股东对经营层的控制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数码冲击传统胶片时,是极好的发展机会,但是股东可能会说NO;为什么德国、日本的公司几乎全部转型成功,包括中国的乐凯一胶和二胶,转型后发展迅猛,看来资本主义制度金钱至上是柯达的重要杀手。

严谨谨慎的德国和日本企业,往往有忧患意识,在超越金钱的价值观念上有很好传统;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不是这样,或者说老一辈柯达的股东不是这样~

中国的企业还是好的,因为很落后,没有震动惊天动地的倒闭机会;但是还是要向日本和德国企业学学,不要净学美国资本主义那一套!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2-1 12:27
原帖由 张杰工作室 于 2012-1-25 23:17 发表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一点也没有让人感觉突然。
    10多年前,能看到柯达的彩色喷墨打印机,只可惜就那么昙花一现。
    柯达也曾是数码的领跑者,只可惜停下来喘气后再也没有跟上潮流。
    曾经的巨 ...


影像行业这股风正向传统印刷领域渗透,先是印刷设备生产商曼罗兰破产保护;后是日本筱原?公司的倒闭被辽宁大族冠华收购。。。难道不会涉及中国数以万计的传统印刷和印花企业么?一定会。

数码这只巨手摧枯拉朽勇往直前!
作者: 爱梨寻    时间: 2012-2-2 13:26
数码影像的打印广泛应用是杀死胶片印刷的直接利器,为什么要科技更新,是为了普及度更高,服务人群越多。打印机现在都能测试打印食品蛋糕,自行车了,谁知道未来打印喷墨行业的尽头呢?
作者: 十三冄    时间: 2012-2-6 10:12
美国的金融制度也是导致倒闭的缘由,要是柯达在中国,估计很难倒闭
作者: 影像中国1    时间: 2012-2-10 14:45
标题: 在中国,谁是下一个柯达!?
柯达的破产保护终成事实!在中国,谁会是下一个柯达呢!?
作者: 值班管理员    时间: 2012-2-10 20:53
从影像领域来看。

柯达被自己发明的数码影像给打败了。

从目前的现实来看。

柯达在传统胶片和数字成像的取舍上表现出犹豫不决、盲目自信等等。

犹豫不决:没有大力发展ccd技术,错过了最好的壮大的时机,让coms后来居上。

盲目自信:

1.柯达看不上的相机领域给日企丰厚的回报。
2.认为coms在短时间无法超越ccd。
3.放弃中国消费市场。
kodak的打印机退出中国市场已经很多年了,在中国kodak还剩下什么?
4.只看重高端领域,结果高处不胜寒呀。

嗨!!!!不够目前是申请破产保护,嗨!

从技术上讲柯达的ccd技术还是有发展前途的。。。。。。。。

看谁收购吧。。。。。。
作者: AMAN    时间: 2012-2-11 11:09
原帖由 州州 于 2012-1-21 00:50 发表


赞赏学习学习的能力。你的知识有时候会让你走弯路,除非你能学会怎样辨别这些知识的正误和真伪。


在论坛,我是“双面”论者,我可以持对方观点的对立面以之展开辩论。这不仅仅是识别真伪了,而是运用真伪了。

我是“影子敌人”的主张者,原理同上,主要运用在商业运作上。
我主张科学的学习法,其中就有一个用于矫正观点偏差的方法。(这也是人类学习逻辑的一个缺失,甚至哈佛也如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么是器不重要,而是技能重要,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横劈竖砍纵横江湖,我在其他论坛也展开不同行业话题的辩论。

[ 本帖最后由 AMAN 于 2012-2-11 15:19 编辑 ]
作者: AMAN    时间: 2012-2-11 15:39
  1. 本帖欢迎大家持续更新,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能否为此事搜集足够多的资料,编写一篇可以在哈弗作为案例的——《百年柯达的涅槃之路》之类的,也顺便让北大光华学院的、中欧管理学院的那些XBA们,好好学习学习。。。。
复制代码


州州的出发点是不是过于远大空虚了?
这篇文章需要多少资料参考?
谁来写?
能写出处让哈佛大学也为之称道的,州州知道需要突出哪些亮点吗?

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前,必须找到正确的问题。
换句话说,在没找到正确的问题之前,得到的答 案,都是五花八门的。
我看了州州转载的全部文章,并做了对报道本身观点的点评,《镜像异视觉《2012年头热点持续更新:百年柯达的涅槃之路!》》http://bbs.inknet.cn/viewthread.php?tid=205705&extra=page%3D1&page=1

柯达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问题,其实问题很简单,甚至熟视无睹,所以网络以及传统视觉也无法感知。


这两年时间里,我自己就收集柯达信息不下150条,这些都是在柯达还没有最后临终的辉煌报道,也能用异视觉看到柯达的问题,而我相对来说还是个局外人。


现在的讨论多是指责柯达的创新失败,基本没有更新鲜的论点,这是这种观点论者的固有的盲区,相比之下时下的苹果公司作为创新领袖,其实苹果的辉煌并不是完全得益于创新,在苹果上世纪90年代沉沦后,IMAC系列并不没有取得有很大成绩,索尼作为全球的创新先锋,结果也不见的好,一样一塌糊涂,所谓的创新转型成功,都是剩下的,还有很多创新中失败的,创新后失败的,在不论道不论理的模糊讨论中,很有可能是将一个不明朗的潜在错误当作一个希望,结果一路错下去。


这些是本帖州州开帖所求的地方所在。
作者: 卢小姐    时间: 2012-2-13 23:48
只剩下一个壳子了,出售产权和品牌使用权,只能延喘几年,再不找对方向,百年基业终将会消失!
作者: shangjianglong    时间: 2012-2-18 09:39
家喻户晓的柯达,真不希望就此倒下,
作者: 才子城    时间: 2012-2-19 17:35

作者: 才子城    时间: 2012-2-19 17:36

作者: 影印子    时间: 2012-3-7 18:26
这些记者们只会蜻蜓点水,盲人摸象式的评论。感觉有点墙倒众人推! 人家破产了,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反问一句,假设柯达转型成功了,会在什么领域成功? 如果时光倒流到1997年,柯达最辉煌的时刻 如果你是柯达CEO  会如何做战略选择?  如果柯达仍然选择大众消费影像领域,哪怕请韦尔奇当CEO   结局仍然是破产保护! 从产业链,消费链的角度看,这是最基本的商业常识了。扯什么创新,管理?

      柯达唯一的机会是在97年收购 处在历史最低谷的苹果,请乔布斯出山。可惜没人玩穿越。
作者: “吝色鬼”    时间: 2012-3-9 01:26

作者: AMAN    时间: 2012-3-9 10:00
这些记者们只会蜻蜓点水,盲人摸象式的评论。感觉有点墙倒众人推!人家破产了,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反问一句,假设柯达转型成功了,会在什么领域成功?如果时光倒流到1997年,柯达最辉煌的时刻如果你是柯达CEO  会如何做战略选择?  如果柯达仍然选择大众消费影像领域,哪怕请韦尔奇当CEO   结局仍然是破产保护!从产业链,消费链的角度看,这是最基本的商业常识了。扯什么创新,管理?





难得影印子的异视觉。

这里面含有两个问题,都是深层次的,而且多数在网络找不到的。

第一就是企业转型,第二就是企业寿命。


这几天武钢准备养猪,转型了吧。网易也养猪。好多资本都投向了养猪行业。
柯达可以养猪吗?不得而知。那,柯达该做什么呢?
柯达长期占据在行业巅峰,骄横的心态不免油然而生,故连离职的叶莺总裁也称柯达为贵族血统(来源博客),贵族就贵族吧,大多数贵族多是奢华无度而不务正业的,所以贵族的结局多数是落魄悲凄的。柯达现在也是这样,被叶莺说中了。

固然养猪落不下面子,但养牛呢?养马呢?
养是不行的了。卖呢?卖完了医企了,准备卖专利了,这可是柯达的魂魄所在,早几年还能靠专利收些小帐度日,现在急了,要把专利变现了。谁急?谁都不跟柯达急,这真把柯达给急死了。
柯达做了医企、做了剧院、做了印刷、做了喷墨设备,这些是正业马?不得而知,而麾下相依为命的加盟商卖的是彩票、矿泉水、复印。。。

可见,柯达的问题是什么。
基础崩溃了。

到现在,柯达一直以自诩自己领先的数码相机业务终结了自己。
这种不思进取的借口,却又不敢正视凭借数码相机成就辉煌的尼康跟CANON,这不仅仅是技不如人,而是自己把自己给消灭了,还怨天尤人。

影印子说到从产业链(消费链只是其中一环)角度看问题。
而我在上面说的柯达大骨架。

200X年,柯达曾经把加盟店的老板们集中在上海培训,主要是营销(管理已经是次要的了,更急需是消费者的光临),也就是影印子说的消费链一环,傻子般的柯达导师把百万身价的老板们赶到街上去来人推销,这是一种现代商业社会的悲哀,很不习惯,当时我带了两个员工,我只能冲上去,不然员工怎么办。”李老板说。

柯达固然是贵族,自己即使落泊也不做掉价的事,但柯达没有把它的战友将士当贵族看,甚至不将他们当作一回事,(本地柯达加盟店设备坏了,柯达不理,而转向了富-士,员工穿着fushi工装门店悬挂柯达标志)。这种人心向背出现在柯达的将士身上,柯达如何能不亡?

当然,以上还不是消费链一环的细节。
这几年,冲印店的业务由单一的冲印转向了复印、摄影等附加值高的项目,甚至靠卖彩票帮补,唯独是冲印一项难有齐喝彩的场景了,。
为什么?
消费者不来了。
柯达最多的就是在众场合以贵族的气势一次又一次的传唱着那些发霉的历史,我是第一个我是行业老大。
加盟商人傻钱多道行浅,被柯达迷惑了,。
可消费者不买你的帐,“没有两美分打不掉的忠诚度”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美国营销之父说的。
当然,更厉害的营销手段要齐目宝洁、CANON、安利、婚纱摄影等等杰出的商业领军单位。
这些都是中国转型期待的模式,无中生有。

这些都是从无到有,从同行竞争的典范。
消费者根本在开始的时候不了解它们,到现在形成了依赖。
而柯达,从消费者依赖,到消费者忘却,演变着一个商业社会的退化史,立生不正,再做其他行业项目又有什么好结局?

我在给柯达中国总裁李强的信里说到,柯达需要在自身的传统、自身的优势扩大,这些手段是强化填补柯达传统发展史的空白。
而现在有多少人会照相?照什么相?照多少?照了之后怎么样?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柯达的基石所在。而不是忽悠大家的过去胶卷必须冲印出来现在数码不用冲印了。
以婚纱摄影来说,固然是消费者必然选择,而之外的艺术写真就是无中生有的,而且一次写真的消费,可能远远大于过去冲印总消费的额度,柯达不研究这些去搞什么印刷医药做什么?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柯达过去高速粗狂式发展的历程,留下不少空白跟缺陷,以浑沦吞枣来描述毫不过份,仅仅凭着这点,柯达所谓的管理的科学犹如儿戏般不可信任。

所以,柯达转型就是依靠传统的运气来获得新的辉煌,而以前的问题却置之不理,那新的项目就有可能跟以前的一样,存在这巨大的漏洞跟缺陷,即使转型成功,也注定寿命不长。(这论点源于柯达的没落不是柯达一家一个行业的没落,而是一种没落的模式,谁都会遇到)。


研究流程的好处,就是预知或者测算未来,企业的寿命多数是现代科学所力所能不及的空白,在我眼里却是如此的清晰,所以我说流程学能预知未来,像个算命的。

所以在过去问题、现在问题的因素下、未来的问题的研究中,企业寿命,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并不是不能终结而百年长青,而是要知道什么时候企业盛年,什么时候企业气衰力竭,什么时候回光返照,什么时候走向终点,君子问祸不问福。微软就有“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之遥”的醒世名言。
而真正长青的要看宝洁公司,这些都不是一两句名言能涵盖的。

影印子一直以非“大众消费影像领域”论作为观点,评论柯达是这样,自己的《如何布局数码影像的未来》也是主导艺术化的非大众领域概念。
而在影像艺术领域上品种,我认为所见的行业或者主张者的高度远不及传统油画的坚实,不可否认的是油画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作品年代越久或者绘画者越出名,作品本身的能力就越高。你也许购买的不是自己的影像本身,而是投资,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个作品的主角是你(消费者)。
而其他装饰品随着的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这点方面的讨论,可以延伸到早期发展的其他国家,他们的历史也许就是我们的今天。
而作为创业或者经营项目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在做大、做多、做强的方向上值得商榷。

[ 本帖最后由 AMAN 于 2012-3-9 10:01 编辑 ]
作者: 弱水山    时间: 2012-3-12 12:07
那么多专利,那么多研发,怎么可能没有创新?管理也不是问题。应该是太多的选择,没有选对。也许太超前了
作者: 老胡文印    时间: 2012-3-14 11:55
高    太长了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3-20 23:53
标题: 重组路上
中喷网最新消息:


柯达重组紧锣密鼓 9.5亿美元贷款到位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3-20 (阅读次数:436)

    柯达方面3月19日向经济观察网称,由花旗柯达公司以及其在美国的相关子公司在美申请破产保护方面提供的9.5亿美元用于业务重组的贷款目前已全部到位。
  柯达公司亚太区总裁Los Lebegue先生在接受本网采访时透露了该消息。他称,以上资金分为两次到账,花旗银行最先支付给柯达6亿美元,在拿到并认可柯达初步的重组方案计划后,剩余3.5亿美元到位。
  早在今年1月18日,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柯达公司以及其在美国的相关子公司在美申请破产保护,开始业务重组。
  随后,柯达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牵头的一个财团达成协议,后者同意破产保护期间向柯达提供运营资金,但为柯达向法院提交数字影像专利组合竞标规则文件设定了6月30日的最后期限。
  在过去131年中,柯达积累了1万余项专利技术。这其中有1000多项是关于数字影像的,它们如今被柯达称为“非战略性知识产权”。柯达希望通过出售这些专利来换得现金(有机构估计越30亿美元),以改善眼下的财务困境。
  Lo?s Lebegue称,申请破产保护旨在帮助柯达更好的“保护新业务,处理旧包袱”。他说:“破产保护是一个工具,通过这个桥梁,柯达可以更好的整装待发。”对于这家成立131年的公司来说,它面临的“旧包袱”主要是每年必须支付的金额不菲的员工退休金和医疗金。申请破产保护后,该项支出有望通过ZF协助参与的方式获得一定程度的降低。
  而其“新业务”,则主要指其面对商用领域的打印业务、数码印刷业务、包装业务等;而在民用业务上,柯达将放弃原有相机业务,主要聚焦在影像输出。
  基于以上原则,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柯达相继推出以下举措:宣布停产数码相机、便携摄像机和数码相框,放弃“柯达剧院”冠名权,出售在线图片业务。“这将让我们更加尖锐的聚焦目标产品和服务”Los Lebegue称。

编 辑:中喷网 默默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3-22 22:43
标题: 艰难重组路,又见深潭!
中喷网消息(引用必胜印刷网):

柯达申请被暂缓 深陷庞大退休金计划 来源:必胜印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3-22 (阅读次数:192)


     日前,美国纽约破产法院暂缓了柯达的减免退休保障金申请,同时法官要求柯达退休职工尽快组建代表委员会。

  今年1月19日,柯达向该破产法庭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其陈述的破产原因之一即宏大的退休职工福利负担。2月29日,柯达向该法庭递交文件称,计划取消1991年10月以后退休且有资格申请专属医疗保障计划的员工福利。根据这一计划,将有1603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员工的医疗保障受到影响,但能使柯达对退休员工的福利基金由原来的12.23亿美元下降至至2.23亿美元,柯达每年为此节约至少2050万美元福利成本。

  而美国纽约破产法院暂缓这一申请着实让柯达犯了难,这表示柯达不得不面对与柯达退休职工协会(EKRA)进行谈判。法官的这一决定得到了柯达退休职工协会的赞赏。但也让柯达的破产计划继续处于庞大退休职工负担的焦灼之中。

  EKR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非常高兴听到法庭这一决定,这使得柯达退休员工的退休金计划能够得到更广泛和充分的协商。同时也说明,EKRA自组建以来三年所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法官也要求柯达的正式被授权的退休委员会尽快组成,柯达及其律师,将和EKRA的领导及律师一起合作,通过美国信托组织,成立一个有着更广泛基础的正式退休人员代表委员会,以代表全国共超过5万名的退休职工,协调柯达公司提出的医疗保险福利削减计划。
编 辑:默默
作者: 48048    时间: 2012-3-23 23:11
柯达早造就数码影像,却被数码影像打倒。

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认清自己造就的数码影像的威力,低估了数码发展的速度。

就目前柯达的胃口,目标来讲,我看不到方向,也看不到希望。
作者: jjandjj    时间: 2012-4-2 21:09
替柯达可惜了,当年是如此的辉煌!
作者: liuji998    时间: 2012-4-3 17:01
谢谢分享!
作者: 小梁飞刀    时间: 2012-4-26 22:40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话适合任何人和事物!!



作者: 旅途印象    时间: 2012-5-10 14:37
这个一定要顶
作者: AMAN    时间: 2012-5-18 11:23
据悉,柯达的美国公司破产不一定涉及到其他地区的分部也破产。
而且柯达的债务也不足令世界各地的分部破产,而是世界各地区的分部脱离美国“总部”后继续营运。

如果美国柯达“总部”的破产,这为解决历史包袱(退休金等支出)不失为一个符合逻辑性的方案。
而新总部有可能在中国建立(或者亚洲日本),原因是母公司债务会被摊到业务不发达的分部,而不是中国区。
而中国区是柯达重心之一,尤其是98协议下的柯达注码继续发酵。

2012德鲁巴上,柯达多是以工业型设备为主销方向。
而鸿盛网站新闻中,传说的在德鲁巴向世界推广的“乐活馆”信息(http://www.inknet.cn/html/info/trade/20120511/12910.html),并没有在柯达中国的官方网页上报道(包括在柯达德罗巴展出的10个智能解决方案,并没有民用影像相关元素)。
而传统的柯达加盟店,还不如柯达印度公司推广的奇迹年更精确到位,起码柯达印度公司已经聚焦了消费人群,这是柯达传统的盲区所在,而柯达总部却不能将柯达印度的“奇迹年”项目推广之全球,以至配置成为一个新奇迹,可见柯达急功近利的心态是没有太多的心情品位各种精髓。应了中国一个典故:邯郸学步。


而最新的报道中多数是不利的,在合作20年墨水制造商毅然断绝了柯达万印使用的墨水的合同。第一季度继续扩大亏损。而Shutterfly将收购柯达的Kodak Gallery,而在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网络产业上,柯达又少了颗具有魅力的棋子。

[ 本帖最后由 AMAN 于 2012-5-18 11:37 编辑 ]
作者: zhutao129    时间: 2012-5-24 13:29
柯达还会不会出啊。
作者: ABTMEDIAS    时间: 2012-6-6 10:45
柯达的破产只是一次包袱的放下,从此可以走得更远
作者: dingcankeji    时间: 2012-6-13 1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y6903    时间: 2012-6-27 13:44

作者: tommy33ip    时间: 2012-6-29 10:12
怀念柯达。
作者: Jmy_5290    时间: 2012-7-24 10:11
持续关注中......
作者: garfieldcat    时间: 2012-7-24 15:36
一说破产,就有人想买它的产品
作者: 快印客1651    时间: 2012-8-7 14:26
持续关注!!!!!!!!!!!!!
作者: 广州盛彩    时间: 2012-8-27 10:35
帮忙!!!!转...



柯达公司战略转型研究报告摘要

  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1975年,柯达就研发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柯达制定了数码化战略,用了4年时间将全球业务进行了转型,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一、从传统影像到数码影像公司

  自数码技术发展以来,数码照相技术迅速发展对光感企业的民用胶卷业务带来极大的冲击。到2000年底,全球传统的感光胶卷需求开始停滞。产业技术的变迁使该领域内的企业相继通过各种方式转型。

  早在20世纪90年代,柯达就开始了对数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进入21世纪,随着数码技术和产品的全球普及,柯达在关键时刻明确了发展战略:以影像产品和服务为根基,发展成为一家更平稳的多元化全球公司,成为影像数码市场上的领导者。为此柯达决定进入数码市场竞争,制定了长达四年的战略转型计划。

  1、全球范围的业务调整

  面对日渐下滑的传统业务销量,柯达通过建立起新业务部门图文影像集团,并出售医疗影像集团,使其业务定向为图文影像、垃圾桶消费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业务体系,并根据新业务将生产线全面转型。柯达的战略转型在实施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全球并购成立图文影像集团

  柯达此次的转型的关键是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在材料和色彩领域的核心领先技术,因此转型起点就选择了商业印刷领域,在这个领域柯达的特长是在影像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数码成像的专利储备。为此,柯达两年间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5家公司,组成柯达图文影像集团(Graphic Communication Group),为客户提供从智能商务扫描、印前和工作流程到高品质的数码和胶印输出服务。此时,柯达已经全面具备了提供从印前准备到印后服务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可以满足客户对于流程化、效率化和服务扩展化的一体化需求。

  柯达组成图文影像集团所收购的五家公司

  


收购时间       2003年9月             2004年1月                                          2004年4月

收购对象       美国ENCAD公司     以色列Scitex公司的数码印刷部门        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在NexPress公司的另外50%股份

收购目的       商业印刷业务         可变印刷业务                                       印后设备加工


                      2005年4月

                      美国太阳化工在柯达保丽光公司的另外50%股份

                      CTP制版技术


                      2005年6月

                      加拿大克里奥公司

                      印刷软件流程



  第二阶段,专注数码印刷出售医疗影像业务

  柯达有着110年历史的医疗成像业务占了公司2005年销售额的两成,2006年第一季度给公司带来约40%的税前利润。为了把精力集中在民用和专业影像以及图文影像业务中显著的数码增长机会上面,柯达最终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将医疗影像业务出售给加拿大的一家投资公司,并将这一笔资金投入到数码印刷的研发和业务拓展中。

  第三阶段,根据新业务发展需要重新布局生产线

  成立图文影像集团标志着产品的重新定位,出售医疗影像业务明确了的业务范围,此时柯达用了三年的时间将业务、产品和市场重新洗牌,柯达所做的最后一步就是完成生产线的重新布局,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实行精益生产。此时,柯达把目光集中到了中国,首先将板材药水生产和喷墨头维修服务转移到无锡工厂,接着将上海工厂转产高端的计算机直接制版和印刷设备,并在2006年底在中国厦门投资9600万美元,成立全球最大的先进CTP板材生产厂。

  2、全球战略转型的实施

  柯达实施战略转型的做法展现了四大特点。

  (1)、企业并购全球化

  在转型过程中,无论是现有的图文影像集团还是已经出售的医疗影像集团,柯达都有根据公司现有的技术结合被收购企业的优势采取了一套全球化并购模式。以组成图文影像集团为例,柯达结合其影像技术和印刷技术收购了跨国收购了相同领域不同业务范围的多家企业。仅组成图文影像集团,柯达便耗资25亿美元,收购整合了来自4个不同国家的,5家相关企业。

  (2)、业务发展服务化

  由于在影像技术和印刷技术领域有较强竞争力,柯达通过并购整合推出自己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顾客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柯达此次转型选择了业务服务化,把业务硬件制造部分尽量缩小并外包,并且把力量集中在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的研发、服务等业务。在短短的两年内完成的一系列的全球范围的收购与整合而成的图文影像集团,使柯达具备了为客户提供印中、印前、印后的一体化服务,为柯达的庞大机构的数码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3)、生产成本低廉化

  在柯达加速发展数码印刷和成套服务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胶片和消费数码业务的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从而扩大现金收入,生产外包不只是柯达业务服务化的一个部分,也是保证转型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柯达在企业内部推广精益生产的理念,使企业员工重视成本消耗,从而降低了整个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成本。在不断改进传统业务的运营模式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努力,使柯达在短时间内可以给数码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现金保障。

  (4)、业务领域集中化

  通过出售医疗影像集团,柯达将其业务进一步聚焦为胶片集团(FPG)、消费和垃圾桶影像集团(CDG)以及图文影像集团(GCG)三大范围。这三大业务中,无论技术、服务以及业务渠道柯达都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柯达出售能为企业带来两成利润的医疗影像业务,考虑的并不仅仅是满足短期现金流需求,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行为。

  3、中国业务的转型

  中国是柯达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柯达将中国视为转型的重要战略根据地。目前,柯达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上海的亚太区总部的功能,并且将大量研发任务战略性地转移到其位于上海的亚太区研发中心。同时,位于厦门的生产基地经过转型,成为柯达全球一个重要的数码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承担了亚太地区运营中心的职能,是柯达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

  (1)适应全球转型实施价值链调整

  由于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和中国在转型中的特殊定位,柯达根据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特性对其中国业务从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加完善其作为亚太地区总部的作用。

  加强结合当地市场的研究开发

  为了使研发与市场在第一时间互动,转型后柯达总部降低了对研发部门的投入。柯达的亚太区研发中心经费95%来自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只有5%的来自总部。目前,柯达位于上海的亚太区研发中心约有200多名研发人员,全部承担数码软件开发业务。目前,全球约有80%的商业扫描软件出自柯达,大多数软件都来自柯达亚太区产品研发中心。

  通过外包使组装制造走向高端

  柯达的上海工厂有十几年历史,原来负责数码相机制造, 目前是柯达全球最重要的图文影像集团设备制造基地。柯达进行业务转型后,数码相机的生产已经全部外包,柯达内部负责设计、销售以及供应链管理。目前,柯达上海的工厂只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计算机直接制版机、数码印刷设备和文档处理设备等。生产外包给供应商使制造流程相对简化,柯达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尖端技术保留在了内部,实现高端制造。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高端需要

  中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然快速增长,给柯达在商业影像领域发展更强劲的力量。目前柯达正在努力组建销售团队,拓展新的商业渠道,大力在中国市场上推动数码印刷技术的普及。当应用了新的柯达数码喷墨技术和印刷整体解决方案,商业用户可以降低很多成本,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利用这样的技术可以每天根据需要定量印刷,可以使印刷厂规模减小。

  从研发设计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生产制造的外包和高端化,到在商业领域的服务化转型,柯达在中国初步实现了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转型和提升。

  (2)中国业务转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长达四年的战略转型,一个全新数码化的柯达正在形成。

  首先,在产品和客户结构上,柯达将为印刷业及印刷业以外的市场,包括ZF机关、银行业等,提供一切图文影像相关的综合方案。在大众消费市场,柯达将把在中国的6000家快速冲印店全面年轻化、个性化、网络化,为消费者提供快速的个性化服务。

  其次,柯达已经逐步完成人员队伍的组建。在转型的过程中,柯达很好的依托原有的人力资源,目前的员工多数是在柯达工作多年,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人员。柯达的管理人员经历了多次国内外培训,在生产的管理上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最后,在经营理念上,2003年柯达开始在企业内部推广精益生产的理念,使企业员工更加重视成本消耗,从而降低了整个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成本。柯达在全球范围制定成本控制计划使成本下降的速度要快于传统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速度,这样很好的维持了工厂的单位制造成本,保证了传统业务可以不断产生利润。例如,调整后的厦门工厂相纸的加工成本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25倍左右。

  柯达中国,作为柯达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在配合着全球转型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身数码价值链。在转型过程中,柯达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柯达中国将是柯达全球发展的坚实的基础,为柯达全球的进一步转型提供有效的动力。

  二、柯达战略转型的经验所带来的启示

  柯达全球范围的战略转型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柯达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从传统光感价值链到数码印刷价值链的全面提升。柯达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和所得到的经验,能够给我国ZF有关部门和我国各类企业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产业技术升级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柯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注重产业发展规律及时实施转型升级

  柯达战略转型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在逐渐缩短,因此企业应及时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做出调整,避免出现产品和企业被替代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引进了很多当时世界的先进技术。然而,随着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变化着。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如果不能把握时机及时进行产品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转型,企业有可能在技术换代和产品更替的过程中被淘汰。

  我国企业应抓住时机,及时吸纳先进技术、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

  第二,注重依托原有优势开发新业务

  柯达公司在战略转型前仔细的分析了其专利库中的技术,选择与市场紧密结合并可以快速应用的技术作为产品转型的核心。柯达从传统影像全面进入数码印刷等专业领域时,将色彩管理技术直接应用于可以快速产生效益的行业。柯达收购了那些在该领域里世界上领先的企业,并与自身的技术优势相结合,整合起了强大成套技术和成熟市场渠道,从而为转型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柯达经验表明,企业转型应注重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依托自身原有优势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业务。

  第三,注重转型过程中新旧业务的平衡

  从柯达的案例可以看出,柯达公司在实施数码转型过程中注重传统与数码业务的平衡是转型战略成功的重要因素。柯达在全球范围推广的精益生产理念,对相纸、商用胶片等统业务进行有力的成本控制,使成本下降的速度高于传统业务萎缩的速度,从而保证了传统业务的盈利性。传统业务的发展保证了大力发展数码业务所需要的高额现金流,从而为公司的转型步伐提供了安全稳定的保障。

  第四,注重战略转型过程中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

  柯达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十分注重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当企业进行调整时,一些传统业务面临收缩,原有员工面临裁减。对于不得不裁减的员工尽可能以高于当地标准给以安置。因此柯达转型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在转型过程中柯达注重对新旧业务发展的平衡,因此优秀员工和主要管理人员继续在公司工作,使得企业在战略转型期间得以平稳过渡。

  柯达经验表明,企业高度关注企业应当承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全面的责任有助于企业战略与产品结构转型的平稳过渡。

  2、对ZF有关部门的启示

  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升级可以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ZF有关部门应当对全球范围优秀跨国公司的转型升级进行深入研究,并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深入研究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律

  随着研发设计的全球化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许多产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我国制造业的多数产业是在上个世纪80和90年代通过引进技术或者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建立起来的。经过十几二十几年的发展,不少产业的主导产品已经从成熟期走向衰落期,转型升级成为许多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例如,传统彩电的核心部件彩管生产商在液晶彩电出现后面临转型升级巨大压力。不仅中国本土企业面临这样的挑战,而且包括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在内的中国外资企业也面临这样的挑战。有的企业因为转型处置不当已经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ZF有关部门应该对各个产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跨国公司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公司如何应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以及目前它们的升级转型状况,通过对这些公司各方面的分析深入了解全球产业技术动态,以便更加有效的制定我国的产业升级规划,并促进我国企业进行升级转型。

  第二,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柯达公司在实施业务转型过程中得到了地方ZF的大力支持。在柯达建立位于厦门的亚太区运营中心时,缩减传统影像业务一方面需要裁减员工,另一方面也需要减少厂房设备。厦门市ZF回购原柯达厂区,是对柯达非常大的支持。ZF回购厂区和回购设备后,柯达再租回部分厂房用于生产,从而大大改善资产状况,提高资产收益率。柯达在实施业务转型过程中新项目投产当地ZF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当地ZF简化办公程序从而支持了企业开发新业务,例如开工的政策审核速度很快。

  ZF有关部门可以从柯达得到ZF积极支持而加快转型的案例得到启发,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有关部门应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优势,认真贯彻国务院今年四月颁布的《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通过引导、支持跨国公司转型,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和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第三,推广跨国公司的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ZF主导作用,大力倡导企业进行适应全球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从而加快产业升级速度。目前我国多种产业面临技术更新,此时有关部门不但应该研究跨国公司的转型过程和方法,还应将这些转型成功的跨国公司推介给我国企业。

  第四,鼓励已经转型的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并购重组

  我国正处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已经颁布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此时应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在产业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目前后危机时代和我国高速经济发展的优势,通过鼓励政策将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吸引到我国市场,参与到我国的产业振兴的进程当中。

  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提高外商投资便利程度,大力支持已转型成功的跨国公司参与到我国的产业升级当中,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带动我国企业快速转型。对于在转型过程中的跨国公司,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它们在国内将生产外包,引进先进技术并与我国企业合作组建技术密集型生产企业,与我国企业互相促进共同转型升级,以实现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网易数码 )
作者: 广州盛彩    时间: 2012-8-27 10:36
持续关注!!!!!!!!!!!!!
作者: st145    时间: 2012-9-10 22:01
关注中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9-14 17:49
柯达拟在年底前再裁员1000人 ###将离职2012-09-11 作者:林靖东 出处:腾讯网 责编:姜静   柯达据国外媒体报道,正在破产中的柯达公司今日宣布,公司计划在今年底之前再裁员1000人。

  自今年年初以来,柯达已经裁掉了2700多名员工。

  柯达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兹(Antonio Perez)在声明中称:“柯达希望成为一家更专注、更有竞争力的公司。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大幅削减成本,目前的成本结构是为更大规模的多元化业务结构而设置的。我们将重组高管团队,这有助于加快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成本结构,令客户受益以及帮助公司成功出售个性化成像和文档成像业务。”

  柯达称,此次裁员可让公司每年节省3.3亿美元的成本。

  柯达还宣布了一系列管理层人事变动,包括公司###安东内蒂麦克科威(Antoinette McCorvey)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菲利普法拉奇(Philip Faraci)的离职。麦克科威的职务将由柯达重组顾问公司AlixPartners的执行董事瑞贝卡鲁夫(Rebecca Roof)暂时代理。另一位副总裁劳拉夸特拉(Laura Quatela)将兼任个性化成像部门总裁。多勒瑞斯克鲁滕(Dolores Kruchten)将担任文档成像部门总裁。

  柯达称,夸特拉和克鲁滕将一直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到他们所管理的部门在2013年上半年被出售出去为止。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9-14 17:52
柯达宣布年底前再裁员1000人

2012年09月12日 北京商报  孙聪颖


已申请破产重组的柯达昨日宣布继续裁员1000人。

柯达方面表示,自2012年初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700人,计划在今年底前再削减1000个工作岗位,加速成本削减计划。该公司预计通过裁员,公司每年将节省包括薪酬和福利在内的支出约3.3亿美元。

对于这项计划,柯达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彭安东表示,公司已认识到迅速、大幅精简成本结构的必要性。今年1月,彭安东就表示,柯达将变为一家依赖于单一盈利业务模式发展的“小”公司,专注于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两个领域。
作者: jiajiansheng    时间: 2012-10-1 13:56
希望真的能恢复以前的辉煌,我对柯达是有些好感的,这样的企业不应该倒闭。
作者: jiajiansheng    时间: 2012-10-1 13:57
现在在网络上还能买到以前的柯达产品,希望不是最后一批
作者: jiajiansheng    时间: 2012-10-1 13:57
柯达的数码相机也是不错的,颜色很漂亮,清晰度也不错,和价位有关。
作者: wynwyn    时间: 2012-10-4 19:43
制造业亦难幸免
作者: meroyzh    时间: 2012-10-6 12:09
标题: 关注柯达
关注柯达
作者: lanjinlin    时间: 2012-10-6 17:58
好样的,我顶
作者: lanjinlin    时间: 2012-10-6 18:06
不错呀,谢谢楼主
作者: birchn    时间: 2012-10-6 18:22
很大的一个话题啊。
从业态角度考虑。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同伊斯曼化工,杜邦,米其林,固特异等传统工业的比较,B2B和B2C比较。数字/数码同实体比较。不只是几个决策和创新问题让大厦倒塌的。

[ 本帖最后由 birchn 于 2012-10-6 18:45 编辑 ]
作者: 默默11    时间: 2012-11-1 17:07
标题: 看的头晕
看的头晕
作者: sv27    时间: 2012-11-9 17:15

作者: vs2000zb    时间: 2012-11-21 17:10
百年柯达
作者: AMAN    时间: 2012-11-22 09:49
原帖由 vs2000zb 于 2012-11-21 17:10 发表
百年柯达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陈春花。
作者: 州州    时间: 2012-12-10 13:51
苹果谷歌或再度联手:目标为柯达1100多项专利


2012-12-10 04:45:05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有3人参与 0(0)今年8月,南都记者曾报道濒临破产的柯达公司欲“抛售”1100多项专利,而苹果和谷歌则各自组织了竞购团,抢购这些专利。最新消息显示,这两家在系统及硬件层面全面竞争的IT巨头,或有意联手收购这些专利,涉及金额5亿美金左右。至记者发稿时为止,苹果和谷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均未给予采访回复,但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却言之凿凿,加大了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公开资料显示,柯达的这些数码成像专利涉及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以及其他一些设备的生产销售,这对近一年多来专利纠葛不断的苹果和谷歌而言,都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新专利战中不可或缺的“新武器”。虽然因地图问题,苹果与谷歌两家公司相对对立关系逐渐确立,不过此次在柯达的“问题”上,双方又有了合作的可能。彭博社报道称,柯达公司曾在今年8月份获得了一份总额8.3亿美元的融资方案,而给出这一方案的神秘财团很可能就是谷歌与苹果,因为当时投资方向柯达提出的条件就是后者必须以5亿美元的价格出让其手中的1100多项数字成像专利。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方南)
作者: ae38    时间: 2012-12-10 21: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zwyj    时间: 2012-12-24 15:26
学习
作者: hzwyj    时间: 2012-12-24 15:28
学习
作者: 7点40分    时间: 2013-1-6 17:10
我爱喷墨网、我爱大家!!版主们辛苦了,小白我学习了,顶一下!
作者: jinxiruide    时间: 2013-1-19 20:39
版主幸苦了,已经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作者: 快印家    时间: 2013-1-24 09:57
版主幸苦了,已经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作者: wolf7137    时间: 2013-2-5 17:02
标题: 恢复

作者: 游遍天下    时间: 2013-3-12 20:08
学习了!不过柯达的相纸还不错!
作者: ae38    时间: 2013-3-16 11: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http://new.ink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