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再下海
作为一名1983年的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整个社会的“香饽饽”。我问谢墨:“毕业之后有什么人生规划?”“没有想法,不知道怎么样去服务这个社会。”他被顺利分配到广州造船厂。在装配工段小班组里实习了半年,每天抡大锤、烧电焊。看着一些屡获国家级奖项的高级工程师住在糟糕之极的小房间里而且不得志;看着在这个庞大臃肿的机构里,只有那些有“攀附”能力的人才有资格参与大型船舶设计工作,谢墨开始“不安分”了。他选择离开,最后选择下海经商。和很多80年代就离开“体制”的有想法有勇气有知识的年轻人一样,走过一些弯路后,最后的故事千篇一律地成功。那是一个对有头脑的年轻人来说好得不能再复制的年代。进入广告行业纯属偶然。摩托车丢了,到朋友那闲聊散心,帮朋友找要印贺卡的客人,结果与自己培训中心一两个学员一说,当晚就赚回摩托车的两个轱辘,一周后赚回一辆摩托车,几个月能赚上一笔足以开一家广告公司的钱。“在一本美国广告学教材里看到过一句类似‘做广告的人是人类的精英’的话(编者按: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我估计我也想做精英吧。”谢墨调侃自己。
在谢墨运作广告公司的过程中,很偶然地发现了摄影的这门“手艺活儿”、这门“艺术”如此之有趣,于是成为了“摄影发烧友”,开始向自己公司请来的摄影师请教、读摄影函授学校……“发烧”到要开办的自己的人像影楼。影楼生意红红火火,赚钱后继续“发烧”……然后才有了具有创意的实验作品、奖项和荣誉。从小有名气,到摄影界里的响当当。英雄莫问出处,我们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叙述谢墨的“出处”,其实只为讲明一个道理:你自己就是一座宝藏,只有不断的开发自己,才有不断的惊喜。又一个惊喜——下到海里。2001年,谢墨为一个潜水机构拍摄宣传片,开始对水下世界充满好奇,2006年,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游泳馆考取了PADI潜水员证(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后来还考了更高级别的技术潜水员证,成为一名“潜水发烧友”和“水下摄影发烧友”。中国不缺有名气的摄影师,也不缺能赚钱的摄影师,但能赚钱又有名气的摄影师并不多。在肩负赚钱和名气的基础上,还能抽出空来“打鸟抓鱼”的摄影师真的就只找到谢墨了。